悬崖下的萨福(4)  

好比苹果蜜甜的,高高转红在树杪,

向了天转红——奇怪,摘果的拿她忘掉——

不,是没有摘,到今天才有人去拾到。

好比野生的风信子茂盛在山岭上,

在牧人们往来的脚下她受损受伤,

一直到紫色的花儿在泥土里灭亡。

这是朱湘翻译的萨福,带着新文化运动时期特有的调子。萨福的诗,他译过的极少,似是精挑细选了最合自己心意的来译。他不是为了传播文化——这个帽子对一个诗人来说实在太大,他只是在两千多年前的莎草纸上偶遇了自己心里的话。

只有学者们才会煞费苦心地做出各种推测,有人说这是古希腊的催妆诗,是在婚礼当天由新郎的兄弟们和新娘的姐妹们对唱,那气氛肯定没有朱湘译本里那种刻骨的伤感;也有人说这原本是两首诗,分别咏叹苹果和风信子——原始文献清晰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朱湘不会不知,但他偏要把它们译在一处,使苹果和风信子的意象交叠并置,使读者弥散出更多亦更错落的联想。这是意象派特有的手法,在那时候的新月诗派里,大约只有朱湘一个人窥到了此中门径。矜持的红苹果和萎谢的风信子,它们似乎是同一样东西,一定是某一个灵魂,从高洁得无人触及的树梢跌落到牧人的脚下,跌落到泥土的浊浪里;那份高傲一旦落到地上,你就会悲哀地发现,它其实经不起哪怕一丁点儿现实世界里的尘埃,就像被剥光了最后一件单衣的人赤身露体地在荒原上向着地平线狂奔。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