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工业化,要用耐心去“磨”的东西,渐渐地少了。砚台上的墨不用磨,早改用墨汁;绣花针哪里还用铁杵去磨?模子铸造,长短齐备,连绣花也早改用了机器。镜子改用玻璃后,也不像铜镜需要勤加拂拭磨亮了,刀剑更不用磨,钝了就丢。即使日用的米粉面粉,早不用人力去推磨,古人认为从生活中先须学会耐磨,不要动气,才有事业可成,认定“性躁心粗,一生不济”,但现代人在生活中很少有“磨”的锻炼,难怪等待的耐心全失去了。
从前人要写几个字,就得先磨墨,人在磨墨,墨也在磨人,墨磨出了云烟,墨磨出了古香,想要“笔饱墨酣,一泻千里”,先得按住性子静静地磨,不然几翻席污,如何能享受到“呵一滴泉,飞万斛珠”的作文乐趣?到了把文章写出名,谁家的砚台不是快磨穿的?
从前人想要一根绣花针,竟有用铁杵去磨的,“十年磨杵杵成针,九孔玲珑见苦心!”亲手磨成的金针,何等可贵?绣花绣到被称誉为“针绝”的境界,又何等有耐心?相传李白读书未成,抛书而去,就是在路上遇到磨杵的老妪,是老妪“欲作针”的强烈决心感动了李白,使他走回来将书读好的。
其实天下的事物,我们就是最爱看长期磨出来的东西:奇伟层层的幽深崖谷,是亿万年冰河磨出来的;玲珑的圭璋瑚琏,是匠人长期痛加磨琢而成的;小说里男女主角的团圆相会,必待长期的磨折久待,而后结局令人欢忭雀跃;情人间耐人一读再读的情书,也必待内心反复磨荡,细心抒写而来;即使武林的拳师侠客,想到达“电转泉流”的武艺绝境,谁能凭借一本秘笈而不是经过百炼千锻?自然与人事,都难有一蹴可成的东西,能耐人细细品味与激赏的。
所以上天要成就谁,全在穷困抑郁的磨难中检验一个人,天要对待你厚、成就你大,没有不把你磨得又久又苦的。孔子对拂逆的境遇探取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态度,就是以接受磨难为当然,才能将“愤”与“忧”当做他快乐用力的功课。许多人忧愁目前为这所苦,为那所苦,不知道这些贫病拂逆的劳苦,就是人生学习最实际的地方,轻易放过种种磨难,等于逃避考试,哪会有成绩?
无论你想成为一个掀天动地的“志士”,需要耐磨;一个节义昭著的“义士”,需要耐磨;即使做一个遁迹茅茨的“隐士”,也一样需要耐磨。贫贱时立品,需要磨,富贵时立心,也需要磨,俗语说:“吃得三斗酽醋,方做得宰相。”一个宰相不是受的掌声比别人多,而是受的人生磨难比别人多。铜镜不磨,如何能照晰万物?铁剑不磨,如何能刦断百物?一定先有过人的自我磨炼的苦功,才可能超越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