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拍摄(2)

情况似乎确实是这样,大巴车里,导演和工作人员专注地检查着我们刚刚拍摄的走路镜头。检查工作刚一结束,大巴就快速地从那里撤离了。

我当时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有些不安地问小徐:“刚才拍摄的镜头如果播出了,不是无论如何都暴露了吗?会不会引起麻烦?”

“没事。中国人一般不会计较这些小事的。”小徐说。

我没有说话,但是在心里感觉,以中国人的豁达和大度,不计较这些小事才是理所当然的。

刚刚紧张的气氛像是幻觉,大巴里很快又被欢乐的氛围笼罩了。工作人员一边分发着橘子,一边相互说着“可算是结束了”“不过,还真紧张啊”之类的话。看到这样的光景,我也不再吃惊,反而不由得笑了出来。

这样的事还有发生。

那场戏的拍摄场景是在北京市内的一条马路上,情节是我和演对手戏的女性骑着自行车对话的镜头。剧本上的台词有足足2页,考虑到说完这些话需要的距离,剧组准备了大概100米的移动空间。

但是当时的拍摄场景再一次让我大开眼界。

通常情况下,拍摄使用骑乘工具的镜头,需要摄影师坐在搭载摄像机的汽车或台车上,配合演员的速度边移动边拍摄。

在我的预想中,摄影师会坐着汽车面向我向后拍摄,但等摄影师出场以后我彻底震惊了,我万万没想到,我们《永恒恋人》剧组为摄影师准备的并不是汽车,而是自行车!我目瞪口呆地看着导演助理骑着一辆中国式的二八自行车,载着一个巨大的篮子出现在我面前,而摄影师就蹲坐在那个巨大的篮子里,淡定地在我眼前打开了摄像机。

“算了,不管怎么着,总算是要拍摄了。”我这么想着,调整了一下心情,开始了表演。但是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刚开始拍摄,就出现了意料不到的状况。

大概是摄影师体重太重了,自行车的前进速度异常地慢,还在剧烈地摇晃,好像一头不堪重负的老牛,看起来极其可怜。因为这个,在其后面跑动的我和女演员不得不迁就自行车的速度,以让人发指的慢速缓缓往前走,然后就出现了时而撞车时而摔倒,NG频出的场景……

我当时感觉精神已经崩溃了,一边在控制前进的速度,一边还在担心自行车会摔倒,没一会儿就急得冷汗都要渗出来了,但是如此焦躁不安的好像只有我一个人,演对手戏的女演员自然不用说,骑自行车的工作人员也一点儿都不担心,都在一脸轻松地做着自己的工作,他甚至还有心情冲着我笑!

“笑个鬼啊!太胡来了。”看着周围人的表情,我心里的紧张感消失了,渐渐投入了表演中。

那次表演很成功,虽然初次见到有些吃惊,但这种坦率的充满挑战精神的拍摄手法和现场气氛我并不讨厌,我开始感到周围的中国人都有一种奇妙的精神力量,蓬勃向上,不拘小节,灵活多变。

我似乎被这种能量吸引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