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线保卫战(1)

华夏证券作为石油大明股票发行的主承销商和上市推荐人,因违反关于股票发行额度控制的原则,缩减股本,而遭到证监会的首次处罚。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特约评论员文章中,华夏证券再次被点名批评。

当天深沪两市开盘直接跌停,华夏证券成为千夫所指,很多股民情绪激动。为了防止营业场所出现骚乱,监管部门责令各证券公司必须每隔两小时汇报一次情况。

愤怒、呆滞、无助……

股民的复杂眼神令华夏证券管理层集体失语。17日,两市继续跌停。理性告诉邵淳,当时经济并无大问题,投资者只是畏惧社论的威力,而进行非理性的抛售,因此恢复投资者信心极端重要。如果再这样下去,不仅证券市场完蛋,华夏证券也要被股民砸垮。

下班后,邵淳把负责自营业务的总裁助理范勇宏和负责资金的刘素红留下,商讨应对之策。

大家认为这次暴跌风险大,但也可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如果瞅准时机,值得出手一搏。

在汇总情况之后,邵淳知道还有8亿元可以短期调动,于是决定在12月18日救市。邵淳后来向媒体坦陈这段历史:“国家当初成立三大券商,就是希望能在关键时刻稳定市场。两个市场两天完全跌停,市场心态已遭极大破坏,是考验大券商成色的时候了。其实当时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阻止第三个全线跌停,促使绩优股与绩差股走势分道扬镳,打出价值投资的大旗。”这就是著名的“第三线保卫战”。

12月17日晚上,华夏证券在上海与深圳交易所各选定一只绩优龙头股,上海选四川长虹,深圳选深发展,上海同时搭配青岛海尔,深圳搭配深科技和泸州老窖;在资金分配计划上,12月18日4亿元进场,19日4亿元进场,上海、深圳每天各先进场1.5亿元,每天留1亿元应对备用。

12月18日上午9点,开盘前半小时,邵淳想了又想,终于还是决定给监管部门的领导打了个电话,表明华夏证券准备进场救市的想法,并询问到时候会不会因此又受到处罚。“监管部门的领导没有表示反对,然后说这是好事。”

12月18日,沪深两市开盘仍是令人痛心的全面跌停,屏幕仍像一个绿色的大“挂帘”。华夏证券命令自营交易人员,开始低位大量买入四川长虹与深发展。过了上午10点,当华夏证券往市场里扔进将近2亿元的时候,市场依然是一片跌停;但是既然已经砸进去了2个亿,“当了过河卒子,只有奋勇向前”,于是继续一路买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