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 周秦汉唐有我见证
骊山绝望幸,花萼罢登临。地下无朝烛,人间有赐金。
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万岁蓬莱日,长悬旧羽林。
——杜甫?《骊山》
故事?STORY
烽火戏诸侯
这天,杜甫来到骊山,不禁触景生情,他想起唐明皇驾崩以后,骊山的一草一木再也没有机会得见他的龙颜,而在从前,皇上每年十月都必定会带着杨贵妃去骊山的华清宫。明皇,他已长眠于地宫,那里已没有早朝时必点的蜡烛了,但他留给臣下的赏赐却依然留在人间。杜甫感慨,若有一日,陛下能得以羽化成仙,他的护陵军一定会好好守护他的吧。
杜甫的这首《骊山》,虽未提及山上的一草一木,却字字句句都隐隐透露着这座山上曾经发生的故事,他虽未写山景,却已使人对此山心驰神往。当我们给孩子念出这首诗的时候,他会不会好奇,骊山并非最高,并非最为雄伟,也并非最为秀丽,那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使得明皇将温泉宫修建于此,并年复一年、乐此不疲地登临到此呢?
说起此因,则不得不提及骊山的历史。骊山,它在诸多名山之中的景色虽算不上出类拔萃,但在名山文化史上,却算得上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帝王世家”。“骊山云树郁苍苍,历尽周秦与汉唐。一脉温汤流日夜,几抔荒冢掩皇王。”郭沫若先生的这两句诗恰到好处地向人们诉说着骊山的历史。
骊山,成名于周,后历经秦、汉、唐,盛誉有加。它见证了周朝的灭亡,秦始皇的奢靡与浮华,汉武帝刘彻也对它无比青睐。到了唐代,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更使得它闻名天下,盛名流传千年。骊山,是秦岭北侧的一条支脉,东西绵延20余千米,最高海拔1256米,远望山势如同一匹骏马,故名骊山。山上温泉喷涌,风景秀丽多姿,自三千多年前的西周起就成为帝王的游乐宝地。
在登山之前,我们可以先给孩子讲一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幽王得到了一个有倾国之貌的美女——褒姒。褒姒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令人着迷,却唯独不爱笑。自从嫁给周幽王以来,她就从没给过幽王一个笑脸,始终是冷冰冰、酷酷的样子。这周幽王也十分奇怪,宫中美女如云,且个个对他毕恭毕敬,逢迎巴结,他偏偏不愿搭理她们,却独独喜欢这个对他冷冰冰的褒姒。
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想尽办法,绞尽脑汁,花费无数也未能如愿。大臣虢石父为了讨好王上,便献一计:借诸侯娱乐美人。此时,周幽王已被褒姒迷得晕头转向,一听有办法能让美人开心,想也不想就立即答应了。
周幽王将美人带到了骊山,登上烽火台,亲手点燃了烽火,各路诸侯以为王城被外敌入侵,纷纷调集兵马前来救援。不知道为何,褒姒看见烽火台下一脸茫然的诸侯们,居然开心地笑了起来。周幽王看着她惊为天人的笑颜,整个心都飞了起来。
为了能时时看见这个绝色笑靥,周幽王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义无反顾地再一次,甚至第三次点燃了烽火。但他忘记了,人的容忍度是有限的,当大家怀着焦急的心情一次又一次来到烽火台前时,他们看见的并不是被敌人包围的景象,而是美人在怀、美酒在手、得意扬扬、一脸坏笑看着他们的周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