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古镇的感动 2

我观看了古镇火山和温泉的奇妙,多处留有徐霞客大师的游记。这奇水妙景,经大师笔下精致的描述,已不再单纯是景观,早已成了文化。但这景的文化不是和顺人创造的文化。

迈进和顺图书馆,它的气派,它的悠久历史,它的藏书规模,迷得我脚走不动了。飞檐翘角的中式大门,紧跟的是三孔圆门的西式风格的二门,加上中式主体、西式布局和窗户的主楼,中西建筑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完美融合。图书馆二门格外别致,铁门是英国伦敦定制的,用轮船运到缅甸仰光,通过马帮驮到和顺,如今的铁门和门锁还在用着。据考,它是曾经苏州东吴大学校门的仿造。而当年东吴大学的校门只能在照片上看到,这道二门历经70多年风雨吹打却仍然完好无损。这是和顺镇最精美的建筑之一。

一个乡村图书馆,集聚了中外建筑很多精美之处。图书室中式风格、西式布局,馆门却是仿造名校的,铁门是外国定做的,它如果是富商和达官的宅第,如果是一座教堂和政府的行宫什么的,建造之气派,让人毫不奇怪,但它是一座乡村图书馆。是谁设计了如此气派的乡村图书馆,又是哪些人不惜金钱和力气,支持和参与建造了如此完美的乡村图书馆?和顺的文化人,和顺的有钱人,和顺移居海外的侨民。和顺的后人说,他们祖辈建造图书馆的主旨只有一个,要造一个坚固耐用、引人流连的知识殿堂,让和顺的父老乡亲,子孙后代,都来读书,多读多。这气派,这规模,这独具匠心,这不惜代价,这宏大图书馆对后人的昭示,表达着老一代和顺人对知识的敬重、渴望,对后人的寄希、提醒、辩策。

我在图书馆借阅口停留下来。一群学生在借文学、科幻、连环画书籍,几个老人还了发黄的书又借了发黄的书,几位农民在借阅图书,都是有关农业技术的。他们是和顺新一代农民,其中一位说,我们在缅甸跨国承包土地种蔬菜,急需种植技术;不用找老师,这书上都有。他每年收入百万元。他和同伴借走了一大摞农业技术指导书,他们是回家看还是拿到缅甸看,不得而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