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进济源乡村,让我惊愕的事是,家家用自来水,甚至连王屋、太行山偏僻的山村,也家家通有自来水。于是我想起了十年前在北京会见的一个人——原济源市长王铁先生。他来北京开会,他见到我喜悦地说,王屋山的百姓,很快就会用上自来水了。他说他正带领政府部门,下大力搞王屋山引水工程,要让济源山乡百姓告别自古以来挑水的历史。
把王屋山深处的水,引到千村万户,是项浩大工程,需要数千万元钱,还需要筹集大量人力。当时济源财力很薄,花大钱要给农村人通自来水,很多人认为它是天方夜谭的笑话。而王铁先生要办这件事的心已铁。他只是想让王屋、太行山下的百姓,早点结束吃水苦日子。好在王铁先生的“愚”劲有一些干部群众理解支持,他带领人马用两年多时间,终归完成了这项浩大工程,给济源山乡农村家家通上了自来水。
在当时中国农村来说,是项超前的工程。他说自己为干了这样一件造福百姓的事,深感欣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济源山乡的经济和百姓生活的迅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赞扬这项工程,赞扬王铁先生当时的“铁劲”和“愚劲”了不起。
十年后,我到太行山白涧村一朋友家做客,在这百十户人家的村走了一圈,看到家家用的是自来水。一问,果然通自来水都快十年了。我想起了王铁先生那时在北京同我说这事的那“铁”劲儿表情来。
我在太行山的村里,用这大山里引来的自来水洗脸,喝它泡的茶,吃它做的饭,用它冲厕所,便感慨,这山乡,竟然同城里一样,水龙头的水很冲,让我顿时对王铁先生产生了崇高的敬意。要把这大山里的水,用千万条管道,引到数十个乡的千家万户,工程之大,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能够下死决心干,那是要有坚韧无比的勇气的。
这种坚韧的勇气,让我联想到了愚公移山精神对济源人的影响,并在济源太行山的沁河渠等浩大水利工程上,找到了这种精神动力所在。
在济源太行山上,那条至今完好的,几十公里长的引水渠,是50年代济源人一镐一凿,劈山凿岭开出来的,它让济源千万亩农田结束干渴。它比林州市“红旗渠”早了好几年。济源人自豪地说,林州开“红旗渠”的人,是参观了我们的沁河渠,才干的。济源的沁河渠,这在当时新中国水利史上,确是前无古人的大山引水工程。济源的沁河渠,几十年过去,至今完好有水。潺潺渠水从白涧村后流过,仍在惠泽济源山乡大地。在山涧,走在这条坚固结实的渠堤上,我仿佛看到了当时数万济源人,挥镐凿石的拼搏场面,听到了震天欲聋的号子声和炸山炮声。如今的济源人,又在沁河渠下,当地政府投资两亿多元,开山劈石,修建大型水库,要把太行山更多的水,引到济源的每寸土地上。这水库不仅是济源水利史上的“大手笔”,也会成为旅游休闲的好地方。从开山、引水等工程上,济源人身上透着一股坚忍不拔的拼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