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反应成收编芒砀山法宝(2)

随后梁山两次增援。当天花荣、徐宁两位天罡星带了两千人来,次日宋江、吴用、公孙胜梁山三大高管同时出动,并宋江众心腹和三千人马又到。再算上史进带来的本部人马,梁山一下子动用了近六千兵力,比对手多了一倍,并有花荣徐宁、呼延灼、孙立等重量级高手压阵。再加上公孙胜的法术,结果自然是梁山大获全胜。三人拜请众头领,都到芒砀山寨中,杀牛宰马,款待宋公明等众多头领。

至此,梁山完成了被招安前的最后一次对同行的兼并,顺利把敌人变成了自己人,坐实了大宋国内造反行业老大的地位。

仔细分析梁山本次顺利完成收购的原因,每一步都是因为采取了最合适的应对策略,得以以最小的成本达到预定目标:当闻听朱贵说芒砀山要吞并梁山的传言之后,立即派史进率兵前去攻打,达到了先发制人的效果,让自己掌握住了主动权;当得知樊瑞麾下有3 000人马时,尚未得到史进兵败的消息,宋江就分两批派去了两批共5 000人马前去增援;在看到芒砀山上青色灯笼之后,公孙胜便知“必有个会行妖法之人在内”,就提前布下阵法,为后来大破山寨奠定了基础。

梁山采取的每一步策略,都是基于对对方的了解和熟悉,即所谓见招拆招。博弈论中,假如其他人所采取的行动(战略选择)是已知或者能被预测的,根据这个已知的或可预测的行动而采取的能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的战略,称为最优反应(Best Response)。按照这个定义,梁山好汉们就是利用最优反应,拿下了牛气冲天的芒砀山,数日之间,牵牛拽马,卷了山寨钱粮,驮了行李,收聚人马,烧毁了寨栅,跟宋江等班师回梁山泊。

依据新古典经济学,通常把一个博弈参与者的最优反应定义为,在其他参与者已经选定战略,或者可以预计到他们将选择何种战略时,能够给该参与者带来的最大收益的战略。博弈论中,有一个基本的假定就是,所有的博弈参与者都是“理性经济人”,即假定人都是利己的,而且在面临两种以上选择时,总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方案。

从长期的策略竞争中最终获胜的人,他的策略行动一定符合理性的“最优反应战略”——尽管他本人可能从来没有学过博弈论,也不知道什么叫博弈,但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告诉了他该如何做出策略选择。显然,宋江和他的团队就是那些懂得并熟练运用最优反应的人。这就如同鱼儿不懂得浮力定律,但这并不会妨碍鱼儿在水中游动一样,尽管事实上参与博弈的人不一定是具有完美理性的,但却可以在博弈中磨炼自己的完美理性,从而使自己的行动越来越符合“理性经济人”的要求。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