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城里有个很有名的地方,叫光禄坊,坊内有座祠堂叫道南祠,是为了祭祀宋代的大学问家朱熹而建的。谢銮恩中了举人后,就在这座祠堂里开设了一个书馆,教书授徒、著书立说。他的得意门生里,就有后来成为中国最早的海军的北洋水师一代名将萨镇冰将军,还有后来成为著名华侨领袖、革命家、教育家的黄乃裳先生。
谢銮恩还很有诗才,写过《游记诗钞》《栽种抒情》等诗集。小婉莹长大后能成为诗人,大概与祖父的遗传基因也不无关系。
谢銮恩有三个儿子,都在他开设的书馆里念书。当时,经常来书馆里聚会聊天的,大都是福州城里有学问的人,如林纾、严复、郭柏荫等,都是当时的文化名流。
有一天,大学者严复来到书馆,在一班学子里,看到有个学生眼角眉梢都透着那么一股子聪慧和英气。
他问:“这个少年气度不凡啊,这是谁家的孩子?”
谢銮恩说:“这是小儿学朗,尚处舞象之年。”
谢学朗,字葆璋,号镜如,是谢銮恩最小的儿子,当时只有十七岁。那时候人们都把男孩的十七八岁这个年龄称为“舞象之年”。
严复是清朝政府派往英国学习、毕业于英国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院的高才生,回国后担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眼下回到家乡福建,为水师学堂物色和招收少年人才。他一眼就看中了谢葆璋英姿勃发的气度,决定收他为水师学堂的学生。
从此,谢葆璋就踏上了终生未改的海军之路。他没有辜负家乡的前辈严复对他的期望,依靠自己的聪慧和勤奋,终于成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海军军官。
现在,因为他的工作调动,小婉莹跟着家人从上海迁到了烟台的大海边,先是住在市内的海军采办厅,不久又搬到了烟台东山北坡上的一座海军医院内居住。
坐在面朝大海的山坡上,每天都能看见湛蓝湛蓝的大海,看见缓缓地行驶在海面上的帆影,听见海鸥在浪花间高声歌唱……婉莹的童年时光里,有八年是在离海军训练营不远的大海边度过的。大海,成了她童年时代最美好的记忆之一,也成为她后来的文学作品里一个永恒的、美丽的主题。
她在早期的诗集《繁星》里,这样抒写过她对大海的热爱与赞美:“大海呵,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她在《我的童年》这篇散文里说:“一想到大海,心胸就开阔起来,宁静了下去!”
当时,婉莹全家所住的那栋房子北面的山坡上,有一座旗台,相当于一个岸上指挥台,是和海上的军舰通“旗语”的地方。旗台的西边有一条山路,可以通到海边的炮台,炮台上装有三门大炮,炮台下面是海军的地下室。
最让小婉莹难忘的是,这里还驻有一支穿着白色海军服的军乐队。爸爸的海军同事们经常开着小汽艇来,接他们父女去听军乐练习。每次去,小婉莹都听得特别入神,从心底里羡慕那位神奇的乐队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