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大宋达人秀(19)

苏东坡赤子般的心灵是最宽广的心灵,苏东坡婴孩般的目光是最深邃的目光。有这样的心灵、这样的目光,便可以诚挚对待每一个人。

苏轼的第二个女人王闰之离世了。王闰之是苏轼前妻王弗的堂妹。有种种猜测称,王闰之是进士之女,能以11岁的年龄差距给姐夫做填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从小暗恋姐夫。这推测有些八卦,我宁愿相信小姨子是被苏轼对堂姐的一片深情所感动,还有就是对苏轼文采和人品的仰慕。她知道,这样的男人,足以托付一生,不论他多么坎坷、多么潦倒,嫁给他都能获得真正的安全感。

王闰之陪伴苏轼经历宦海的大起大落,他们共同生活了25年,先后经历最艰险的“乌台诗案”和“黄州贬谪”。生计最为困难时,她陪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变着法子给苏轼解闷。她去世时,葬礼极为隆重,苏轼为她写了祭文,承诺“唯有同穴,尚蹈此言”。10年后,苏轼去世,苏辙将哥哥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唯有同穴”的愿望。

重情的苏轼在情感的长路上跋涉得如此辛苦。情重是对人生的一种珍视,是有尽之身对永恒之情的真诚啜饮,任世间繁华万千,只取那一瓢真情。苏轼情真,守着纯粹的真性情,却从不滥情,他用情必专。唯一的一段发生在杭州的逸事,是琴操受东坡启示遁入空门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但他们二人纯属柏拉图式的精神对话,而且和禅悟有关,和情爱无涉。

有一天,两只游船相撞,16岁的歌伎琴操与知命之年的苏东坡在西湖相遇。琴操是官伎中的才女,谈吐风雅,善于应答,东坡很喜欢她,与她同游西湖,谈笑甚欢。东坡说:“我来做长老,你来参禅好吗?”于是问她:“何谓湖中景?”琴操答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再问:“何谓景中人?”答曰:“裙拖六幅潇湘水,鬓挽巫山一段云。”又问一句:“何人中意?”答曰:“随他杨学士,鳖杀鲍参军。”苏轼继续问:“如此究竟如何?”琴操不知如何应答了。东坡代为解答:“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琴操顿悟,当天就削发为尼了。苏轼离开杭州后,琴操茫然若失,不久就郁郁而终,年仅24岁。后来,苏轼在被贬的南方听闻琴操死讯后,老泪纵横,仰天长叹:“都是我害了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