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书生大使生涯 5

同其他的中国政客有些不同,做了外交官的胡适并未因此而“抖”起来,一则是中国的外交官整日叫花子一样向人家乞讨生活,看别人脸色周旋于列强之间,在国际舞台上并没有一点可抖的本钱,尤其在骄横傲慢的美国佬面前更感到自己的渺小卑微。再者胡适毕竟乃一介书生,言行举止与其它官僚政客从骨子里有一股不同的味道。他一直对外宣称,自己出任驻美大使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在“国家最危急的时期”,“为国家找点战时工作”。在给夫人江冬秀的信中,胡适写道:“我到此已五十日,没有领到一个钱的薪俸。全馆十余人,还须我垫借钱应用。我每天总是很忙的,晚上睡觉总是很晚的。……我不怕吃苦,只希望于国家有一点点益处。头发两边花白了,现在当中也白了不少。”在另一封信中又说:“现在国家到这地步,调兵调到我,拉夫拉到我,我没有法子逃。所以不得不去做一年半年的大使。我声明做到战事完结为止。战事一了,我就仍旧教我的书去。”[5]胡适高估了自己的前景,驻美大使这把椅子他表面上不当回事,但总是令许多政客向望、垂涎的,战事尚未结束,他就被孔宋家族挤出圈外,难有作为了。尽管如此,他仍坚守节操,不痴不怨,竭尽全力为国家服务,正如胡氏自己所言“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中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一再要求德国召回在华顾问,并停止军火售华。1938年4月,德国迫于日本的压力,不顾此前签定的中德贸易协定,明令禁止将武器运往中国。这年5月,又撕毁中国政府与德国军事顾问个人签订的合同,命令他们撤离中国,自此,中德关系迅速恶化。尚来看德国脸色行事的意大利当局,见德国出尔反尔,也急忙调转屁股与中国交恶。面对新的国际局势,蒋介石沉着冷静,对此做了理智、清晰的判断:英国人老谋深算,求之匪易;俄国老毛子更有不可告人之国策,深怕自己与日本交恶,以出卖中国利益与日本妥协为能事,向这样一个专打自己小算盘的北极熊求援,无疑与熊谋皮,说不定哪一天被它一口吞掉,靠其施舍万不可能;惟美属于民主舆论之国,较易引起义侠之感,且罗斯福总统本人是个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高瞻远瞩,确有解决整个远东问题之雄心和抱负。如舆论所向,国会赞同,则罗大总统必能有所作为。尽管中国国民政府在战争第一年外交努力收效不大,但蒋介石以深远的战略眼光预感到国际局势迟早要发生重大变化,并向有利于中国方向扭转。置于这样一种清醒而赋有洞见性认知,蒋在1938年元旦团拜发表谈话时,虽没有明确表白国际形势的转化,但心中增添了不少底气,故而特别强调要坚持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谓:中国政府和人民一定要“抱定坚忍不拔之志,以打破日寇威胁利诱之政略。与其屈服而亡,不如战败而亡。虽目前国际形势变化无限望,我们务须一本原定方针,忍痛奋斗到底。凡事若不半途而废,则到最后,必能有志竟成,故不患国际形势不生变化,而患我国无持久抗战之决心。”[6]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