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书生大使生涯 3

许多年之后,世人通过陆续披露的“胡适秘藏书信”或内部档案材料窥知,抗战前的胡适并没有傻到把国家命运全部押到与日本谋“和”这盘棋上,在主“和”的同时,同样清醒地认识到中日战争或早或晚地要爆发,也就是台湾前国民党主席连战的祖父连横当年所预言的“中日必有一战”之谓也。此点利害关系,就连满清遗老连横老朽都能看出,何况集中西之学于大成的新派儒林盟主胡适乎?在胡适的思想观念中,除了一个“和”字(南按:胡适自况这个“和”字不是盲目地主和,而是要以国家的最大利益负责任地“主和”),还有另一个主动迎接战争的思考和计划。  

从不久前台北中央研究院披露的一批档案、书信可以看到,1935年6月27日夜,胡适在给王世杰的一封长信中,就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认识与战略构想,精辟地预言中国需要一个长时期的抗战过程,方可促成英、美在太平洋与日本开战的可能。信中说:“在最近期间,日本独霸东亚,为所欲为,中国无能抵抗,世界无能制裁。这是毫无可疑的眼前局势。”若中国局势发生逆转,只能寄希望于“一个很远的将来”。日本因滋生了一个狂妄而危险的图谋称霸世界的野心,最终将激怒英美,到那时,“太平洋上必有一度最可惨的大战,可以作我们翻身的机会”。又说:“我们必须要准备三四年的苦战。我们必须咬定牙根,认定在这三年之中我们不能期望他国加入战争。我们只能期望在我们打得稀烂而敌人也打得疲于奔命的时候,才可以有国际参加与援助。这是破釜沉舟的故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可以促进那不易发动的世界二次大战。”[2]

这封信向世人揭示了一个埋没日久的秘密,也消融了时人或后人对胡适的部分误解。可以说,至少在写这封信的时候,胡适就意识到形势比人强的世界发展之大势,开始修正他此前一味主“和”的观点,并天才地预见到了未来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可能。只是鉴于当时蒋介石心中“等我预备好了再打”的算盘尚未摈除,加之这个“二次世界大战”的预言与现实尚有一段遥远的距离,或者说仍处于雾中看花阶段,他不便公开表白自已的观点而已。但这一伟大辉煌的战略构想,无疑地已在他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