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主的故事:和家人不能不说的话(1)

开一家店,除了得到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鼓励也很重要。朋友的支持和家人的帮助,一定是无可比拟的精神动力。我因为在外游荡多年,开店时已过而立,所以心理上并不存在对谁有多大的依赖性,但这也是我想讨论的事情的另一面。如果想辞掉工作自己开店,但这一举动得不到家人的理解怎么办呢?这都是开店的前期准备中要充分考虑的问题。独立的人格自始至终都是你在社会中立足、成长的前提。你够独立吗?你的心理承受能力足够强大吗?你能够说服父母接受你的创业计划吗?如果不能,你能承受住来自家人的压力吗?这种压力,有时候比其他压力更令人煎熬。你是不是能不管别人说什么,都坚持走自己的路?你会后悔吗?你想象过失败吗?你能承受失败的痛苦吗?

17岁上大学以后,我便四海为家。漂泊的生涯于我而言,见怪不怪,也许我就是想要和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一样,在路上遭遇故事,让沿路的风景、离奇的故事、漂泊感,填满青春期不安分生长的骨骼。有时候我想,如果我从来没有接受过教育,以自己的乖张和心机,说不定会是一个坏人。但因为受过教育,读了书,我的注意力转向了别的地方。比如,骨子里叛逆的部分转变成了对嬉皮士的向往,散漫转化成了生活中的自由无拘。值得庆幸的是,我从来没有像很多年轻人那样,被父母强求要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一直是自己想做什么,便放手大胆去做了。一来自己是男生,即便浪荡一点儿,他们能约束的也有限。再者自己从来不是坏孩子,该读书就读书,不闹事,只不过乖张的想法有点儿多,所以他们对我还是信任的。当然,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多少会更受宠爱一点儿。但经我自己总结,他们后来总是见惯不怪的样子,应该是被我“训练”出来的。因为我的变数太大,主意太多,根本管教不过来。就连我母亲,一开始还为我好端端的大学毕业生却跑去当出租车司机而伤脑筋,历经劝说、质疑、苦恼,后来却变成,对我各种出人意料的行径比我还习以为常。比如,她发现我仍旧待在厦门,倒要来问了:“咦,你还在厦门?你上次不就说你在厦门吗?”始终是不相信。直到多年后,我大哥到厦门来亲眼见证后告诉她,她才接受了我竟然长期定居某一处的事实。

我有四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大哥比我大11 岁,对我而言有些长兄若父的感觉。尤其是高中和大学的时候,我开始看康德和尼采等艰深难懂的书,碰到不明白的地方,大哥便会给我指点。四哥比我大两岁,由于年纪相仿,所以我们共同话语也多,走得也更近。哥哥姐姐们都是循规蹈矩的楷模,本分地读着该读的书,本分地选择以教书育人为职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