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28年来,丈夫游手好闲,妻子勤劳贤惠(3)

李元秀的祖父李宜硕官至左参赞,相当于今天的长官大人。他既然能成为如此高官,那在学问与修养方面,必然是无可挑剔的。而其孙子李元秀对做学问如此没有兴趣,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应该是他自幼丧父,并由寡母一手带大。

师任堂一生都在教育子女要“立志”。当然,她也是从小就有着明确的志向。而李元秀,恰恰就是因为没有“立志”,所以一生都只能靠着祖上的阴德和亲戚们的门路,勉强得个下等官位。李元秀准备了3年科举,在落榜之后,靠着祖上的阴德,好不容易得了个官位,而那时的他已经50岁,结婚也有28年了。而这个官位,也只不过是个从五品的水运判官。就在成为水运判官的第二年,李元秀带着大儿子与栗谷,坐船从平安道办事而归时,师任堂在清进洞的家里,离开了人世。妻子临终时,李元秀也没能陪在身边。

当时,慈堂(师任堂)每每写信寄于水店时,总是忍不住落泪,人们却始终不知为何。

5月,漕运结束,家君(李元秀)乘船返回汉阳。不过,还没等家君回到家中,慈堂好容易痊愈2—3日后,却将所有子女喊到床前,说道:“我命不久矣。”入夜后,慈堂一如往常地睡去,子女们便以为母亲已然康复。却不料在17日凌晨,突然辞世,享年48岁。

当天,家君抵达西江,栗谷陪在其身边。

行装中的器盘突然全部变成了鲜红色,大家都在纷纷议论着这桩怪事。结果,没过多久,便传来了讣告。

虽说同胞兄弟也是性格各异,但最终还是各自的生长环境,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天赋异禀固然重要,但生长的环境与所接受的教育,才是最终影响人一生的关键因素。

即便师任堂天资聪颖、天赋过人,但如果她出生在贫穷的普通百姓家,那她的人生也会彻底地改变。同样,如果李元秀在父亲或祖父的教导下研习了经典,说不定他也能立志考科举,走上仕途,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李元秀优柔寡断的性格,与洪氏夫人刚正的性格不同,由此可见,她并没有严加管教自己的儿子,而是以一个母亲的本能,尽全力呵护着儿子长大。

师任堂之所以一辈子都在督促丈夫研习经典,是因为她觉得,人只有有所学,才会有所作为。师任堂应该是希望,丈夫在研读古代圣贤的书籍时,能够多多少少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并提高人格修养。栗谷因没能为母亲送终而感到无比遗憾。他在写给挚友崔岦的书信中说道,做学问是以古代圣贤的品德为目标,但如果没有老师,那就很难参透其中的道理。这也是师任堂希望自己、丈夫,以及子女们能够明白的道理。

一个人是否有才能,取决于他是否勤于学习;一个人是否品行端正,则取决于他是否行得正、坐得端……大丈夫不学则已,但只要学习了经典,那么便应该以古代圣贤的品德为目标,怎能自己降低要求呢?不过,如果没有出色的老师做指导,那么单凭自己也是难以通晓其中真理的。即便是圣人,也在不停地学习、研读,更何况是普通人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