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论教育家的责任和教育之宗旨(2)

*试问,学校之设施是否合乎国家之需要?对于学生之输入,是否合乎社会之需求?造就之人才,是否将来有转移风俗、刷新思潮、改良社会之能力?若曰不能,是自小视教育也……若仅为个人增加知识技能而办教育,则教育神圣亦不足称矣。

*学校正如一小试验场,场内之人皆有信心具改造社会之能力,将来入社会改造国家,必有成效。

*夫狭义之言,学校则课读而已;广义之言,学校则教之为人。

*中国教育之两大需要:一为发达学生之自创心;一为强学生之遵从纪律心。

*值此求学时期,诸生当以道德,身体,知识三事为自立基矗

*本校教育宗旨系造就学生将来能通力合作,互相扶持,成为活泼勤奋、自治治人之一般人材。

*允公允能,足以致民族之大病,造建国之人才。

*“公能”的提倡,目的在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故本校成立之初,即揭橥“公能”二义,作为校训。惟“公”故能化私,化散,爱护团体,有为公牺牲之精神;惟“能”故能去愚,去弱,团结合作,有为公服务之能力。

*教育不只是叫学生读书,课外的修养更重要,只是有“能”,算不了什么,必须为“公”。

*中国最需要之人才所具备之三种基本素质:其一曰,志大而正;其二曰,具胜困难与试绣之毅力;其三,为永远进取之精神。此外尚有一种特质,曰创造的精神,其重要尤巨。

*中国人一定要把自己国家的文字基础扎实的打好,认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多读历史和名人传记。

*无论在学校与社会,必须德、智、体、群四育并重,不可偏于求知的智育;而且更应注意“学”、“用”相长,不可再像科举时代那样只读死书。

*文学系当然要读文学,但学生毕业到社会上应具备就业能力,不能饿着肚子作诗啊!

*从戏剧里面可以的做人的经验。会演戏的人将来在社会上必能做事,戏剧中有小丑、小生、老生等等,如果在 戏剧中能扮什么像什么,将来在社会上也必能应付各环境。

*聪明人每好取巧,取巧而得巧,则处处思取巧,终至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事后悔恨已无及。

*你要是对社会诚实,社会也会对你诚实的。

*只要肯安心的苦干下去,在事业方面,失败是例外,大部分失败的人都是因为取巧,青年人做事,要本着“不问收获,只问耕耘”的精神,是没有不成功的。

*为公众做事尽责而行,责任已尽虽有失败,而扪心自问毫无愧恧,俯仰自得天下之乐莫过是矣!

*做事的方法:一研究、二计划、三执行、四评论。

*从今以后,青年学生们,万万不可再把自己,再把国家看得太弱,太小,太轻,太低,一定要把自己和国家看得强大些,看得重要些。

*今后训练青年,不但仅仅希望他能做一个中国青年,而自告满足,现在我们要更进一步,把中国青年训练得人人为世界的青年,人人为现代化的世界青年,为人类服务,为世界造福。到那时候,统是教育力量的最高发挥,统是世界和平的永久保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