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中国,必有南开(3)

西南联大由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三位校长共同管理,历经九年,直到抗战结束。三校师生团结合作,使得西南联大成为战火中高等学府的奇迹。

1937年10月17日,是南开中学成立32周年纪念日,在重庆举行的校庆纪念会上,张伯苓告全国的南开校友,自己将本着南开的苦干精神,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南开学校的复兴。

1938年,在校友会的建议下,“南渝中学”更名为“南开中学”,成了西南地区的重要学府。张伯苓把西南联大的主要事务交与其他两位校长主要管理,自己在重庆专心建设这个在战火中涅槃重生的“新南开”。在创办南开之初,曾有人说“南开”发音读上去就像“难开”,张伯苓则说“南开、南开,越难越开”。只用了几年,重庆南开中学的校园面貌便焕然一新,很多人都说张伯苓是个魔术师。张伯苓说:“我不是魔术师,我是个不倒翁,日本人摧毁了南开校园,但摧毁不了南开的精神。”

中国私立大学的拓荒者

张伯苓不但像不倒翁一样处事乐观,而且做事坚毅,有决心。张伯苓在重庆回顾自己四十年南开生涯时曾说:“四十多年来,我好像一块石头,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向前滚,八里台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甚至每个小树好像在像我哭,我也还咬紧牙关未敢稍停一步。一块石头只须不断地向前滚,至少沾不上苔霉,我深信石头会愈滚愈圆,路也会愈走愈宽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开大学于1946年在天津复校,张伯苓继续出任校长。开学典礼上,张伯苓难掩激动的心情,说南开还要更长久地办下去,自己还能再为南开服务五年,此时张伯苓已是古稀之年。这一年张伯苓到美国做手术,恰好度过自己的七十大寿,旅美华人与张伯苓的美国朋友都写了贺词为其祝寿。老舍与曹禺写了一首祝寿诗《贺张伯苓先生七十大庆》,开头便是“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这不是吹,也不是捧!真的,天下谁不知,南开有个张校长?1后来这些贺词被汇集成书,美国人司徒雷登在导言中称张伯苓具有远见卓识、诚挚热情和洁白无瑕的道德修养,赞扬张伯苓是中国办私立大学的拓荒者。

半年的做官

1948年,国民党改组,考试院院长职位空缺,国民党各派系对于院长人选争论不休。蒋介石想把张伯苓请出来当考试院院长,用张伯苓在教育界的资历平息纷争。张伯苓接到蒋介石的电报,称自己只会办教育,难当考试院院长重任。蒋介石又发来电报邀请,张伯苓难以推辞,勉强上任。很多人都不主张张伯苓去做官,张伯苓自知前路艰难,只能迎难而上。上任前,张伯苓在家设宴,其间南开大学秘书长黄钰生问他:“先生,您一人能挽回颓局吗?”张伯苓叹了口气,说:“蒋先生要我去跑龙套,我只得去跑。”

最终,一向不参与政治的张伯苓只跑了半年龙套,因为耳闻目睹官场丑态,以“体弱需静养”为理由,辞去考试院院长一职,离开南京,返回重庆深居简出。

1949年,蒋介石离开大陆时,想要张伯苓一起走,但张伯苓不愿意。蒋介石无奈,给张伯苓留下飞机,告知随时可飞,但张伯苓称自己“不愿离开南开,也不想离开大陆”,以身体欠佳为由,留在了重庆。

中国强盛,有我

1950年,张伯苓回到了天津。然而这一年南开大学举行校庆时,张伯苓却因为曾经出任考试院院长的原因,被南开大学拒之门外。张伯苓知道自己无法参加校庆后,心中黯然神伤。1951年2月17日,张伯苓突发脑溢血,临终前由张伯苓的学生黄钰生代写了遗嘱。2月23日下午,张伯苓去世。

张伯苓去世60年后,2011年,他当年的学生齐邦媛出版了一本叫《巨流河》的书,专门一章来写南开中学。这一章的题目叫“中国不忘,有我1而21世纪的一位读者读到这本书,被这一章感动到涕泪不止,在读书博客里写道“中国强盛,有我1张伯苓先生留下的一切,可见一斑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