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压力陡增(1)

第7周,理论和基础训练差不多都学完了,我们算是正式开启了最后一个阶段:蓝色阶段的课程。如果说前面的红、白阶段是对士兵自身能力的训练,那么蓝色阶段主要学的就是团队配合及综合演练,可以说蓝色阶段=红色阶段+白色阶段。

个人能力,比如枪法、身体素质这些东西,跟脑子没关系,只要你肯练、勤练,都能练出不错的效果。所以说,一个学员能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关键还得看这最后的“蓝色阶段”,它检验的就是你能否把之前6周学来的所有东西充分融入综合演练当中,有效歼灭敌人,保护自己。身体练得再强壮、枪法再准,没有一个好脑子,上了战场依然是炮灰。

但这些东西根本不是我们所能总结出来的,许多人觉得把枪打准、武器都会用,自己就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了。估计也不是只有我们这一批人才有类似的想法,因为第7周开始的第一项训练课就是野外丛林遭遇战。

记得那天我们60人全副武装,被教官分成了几支小分队,分别选出队长,之后就被拉到一片密林中分开进行训练。

其实也没有具体的任务。教官仅仅给了张标注了目的地的地图,告诉我们要穿过密林到达那里,途中可能会遭遇“敌人”,要我们完全按照战时标准去消灭敌人、扫清障碍,抵达目的地。

同时,途中会有两名教官跟着我们,但他们不提供任何帮助和意见,仅仅是在我们遭遇其他教官所扮演的“敌人”袭击时,判断我们的反应和统计“伤亡”。

我们小队一共有8个人,队长是宿舍里的“活宝”自告奋勇来当的。读完地图后,他就拉着我们进了林子。随行的两位教官一前一后,也不说话,就跟透明人似的,始终和我们保持10步左右的距离。

走了大约5分钟,队长突然身子一矮,就听他脚下“砰”的一声闷响,随即飘起一团白烟。远处的教官紧跟着道:“你踩中了地雷,阵亡!”

这一下,刚才还兴高采烈边走边演讲的“队长”,变成了垂头丧气跟在最后面的“已阵亡人员”。

又走了一会儿,估计已经到了密林的深处,我们有点摸不准方向,于是几个人拿出地图凑在一起研究。谁知正“讨论”着,一侧几十米外突然响起了枪声,还没等我们明白过来怎么一回事儿,教官已经又确认了两位队员“阵亡”。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分散!寻找掩护还击!”我们剩下的5个人就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跑。

等我找到一棵树藏好后,就只剩下3个人了。还击了没两下,对面的枪声戛然而止,只听教官道:“训练结束!全体阵亡!”从听见枪声到战斗结束,我们竟然连一分钟都没能挺过。

列着队从林子里出来,是我们的目的地,这里已经聚集了另外几个小分队的人,看样子他们也没好到哪里,一个个都低着脑袋不敢说话。

又过了大约半个多钟头,所有进入树林的小分队都走了出来,十几位教官把我们围在中间,先是每人200个俯卧撑,做完后,负责这次训练的主管教官扬起交上去的“作战报告”,对我们道:“都看看吧,这就是你们的水平!没有一支队伍是合格的!有的甚至连地图都可以看错!你们以为会打个枪就是兵了?我外祖母都比你们打得好!美利坚合众国不需要只会打枪的机器!要的是能够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出色完成各种任务的军人!今天,只是告诉你们,作为一名合格军人的训练才刚刚开始。以后你们每周至少要进行两次这样的实战训练,所有人都要轮流当队长,学习战术配置、合理安排队员的战术位置,对每一场遭遇战都要做到快速反应。如果在学期结束时你们还是这样一种状态,统统给我滚回家去!一个不要!送这样的士兵上战场,不如直接在这里枪毙算了!”

其实这就是个下马威,美国军队早就有一套成熟的训练体系,他们清楚地知道新兵在什么时候会产生焦躁心理,什么时候需要当头来一棒槌,灭灭我们的“气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