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抗美援朝(20)

毛岸英的遗体,最初临时安葬在大榆洞志愿军总部驻地的山头上。刘思齐曾请示毛泽东,将毛岸英的遗体迁回国内。毛泽东却摇摇头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不是还有千万个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毛泽东既是一个慈父,更是一个罕见的强者,处理任何问题,总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绳。

在如何处理毛岸英遗体的问题,彭德怀作为志愿军最高领导人,在处理原则上也是与毛泽东不约而同的。朝鲜停战后,志愿军总部于1954年12月曾给军委总干部发过一份请示电报,军委总干部复电,要求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北京安葬。复电送彭德怀审批,彭德怀认为不妥,提笔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提出毛岸英的遗体还是以葬在朝鲜为宜,周总理阅后表示同意。后来,毛岸英的遗体就迁到了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墓前立有一块上书“毛岸英同志之墓”的墓碑。毛泽东对这件事的处理十分赞同,说:“这很好,做得好。”

至于毛岸英在朝鲜牺牲对毛泽东与彭德怀关系的影响,过去民间曾有一些不正确的传闻。似乎彭德怀1959年在庐山被批判,就是因为没有保护好毛岸英。这完全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臆测。事实上,毛岸英牺牲后,毛泽东不仅没有说彭德怀在毛岸英牺牲问题上的不是,而且在朝鲜战争还未结束,就让彭德怀留京主持中央军委工作,1954年又提名彭德怀当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国防部长。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