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拥毛复出(8)

彭德怀看完以后说:“下面有些意见,主要是对上面的战略意图不理解,加强思想教育就可以解决了。”彭德怀没有签字。

这封电报由刘少奇和杨尚昆共同签发。凑巧的是,三军团四师政委黄克诚在与刘少奇交谈后,也上书中央,认为土城这一仗打得不合算,造成部队很大伤亡。

张闻天得知这一情况后,委婉地向毛泽东反映:“老毛,听说下面对目前的高强度行军有一些议论。”

毛泽东正色道:“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我们不能死打硬拼,必须机动灵活,高度机动,在机动中寻找战机,在机动中寻找出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嘛。”

听了毛泽东这话,张闻天说:“这个当然有道理,但要做好部队的思想工作,化解思想情绪。”

四渡赤水后,张闻天随三军团行动,他听到战士们讲得最多的话是:“不要走了,打仗吧。”

彭德怀向张闻天反映了部队的情绪:“大家都觉得仗没有打着,牺牲的、掉队的却很多,尤其是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条件非常艰苦,没有东西吃,病了没有药治。干部战士的情绪非常低落。”

张闻天告诉彭德怀:“红军现在处于非常时期,目前采取的这种战略方针是迫不得已的,也是合理的。要做好干部战士的工作,把思想统一起来。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与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有什么意见拿到会上讨论嘛,不要私下瞎议论,以免人心浮动。”

反对中央军事战略方针最强烈的是林彪。四渡赤水以后,林彪一直抱怨走的尽是“弓背路”,他对聂荣臻散布对毛泽东的不满:“应该走弓弦,走捷径,这是常识,你看我们现在走的是什么路,尽是弓背路,这样会把部队拖跨的,像他这样领导指挥还行?”

聂荣臻和林彪共事有一条原则:大事不含糊,小事装糊涂。只要涉及原则问题,宽厚随和的政委立即变得严肃认真起来。像林彪这样议论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聂荣臻不能容忍:“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们好比落在了敌人的口袋里,如果不声东击西,高度机动,如何出得来?”

林彪见聂荣臻不同意他的观点,在会理休整时,便给彭德怀打电话:“彭总,现在的领导不成了,你出来指挥吧。再这样下去,就要失败。我们服从你领导,你下命令,我们跟你走。”

“遵义会议才改变领导,现在又提出改变前敌指挥是不妥当的。至于我,则更不适合。”彭德怀不领林彪的情。

林彪有些气馁,他苦笑了一下,对聂荣臻、左权、罗瑞卿、朱瑞说:“彭德怀真顽固。”

对于林彪这种目无组织、公然煽动撤换中央领导的行为,聂荣臻严肃地加以批评:“你是什么地位?你怎么可以指定总司令,撤换统帅?我们的军队是党的军队,不是个人的军队。谁要造反,办不到!”

聂荣臻警告林彪:“如果你擅自下令部队行动,我也可以以政治委员的名义下指令给部队不执行。”

但是林彪并未死心。几天后,他又写了一封信给中央三人指挥小组,要求朱毛随军主持大计,让彭德怀指挥作战,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很明显,这封信的意图是要让毛泽东下台。

信写完后,林彪要聂荣臻在信上签名,被聂严词拒绝。聂荣臻语重心长地对林彪说:“革命到这样紧急的关头,你不要毛主席领导,谁来领导?你刚参加了遵义会议,你现在又来反对遵义会议。你这个态度是不对的。先不讲别的,仅就这一点,你也是违反纪律的。”

军中啧言,林彪的不满,毛泽东听在耳里,看在眼中,他没时间解释。四渡赤水之后,毛泽东使出“将军抽车”的奇招,以主力佯攻贵阳,威逼省垣,直接危及蒋介石安全,迫使蒋介石抽调驻守金沙江的滇军孙渡驰援“保驾”,这样金沙江面向红军敞开胸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