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井冈失守(1)

红一方面军历史上有过两次著名的会师。第一次是朱德领导的湘南起义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农民起义军的会师,奠定了红四军的基础,史称朱毛会师;第二次是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从湘鄂赣前来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的会师,奠定了中央红军的基本骨架,史称彭毛会师。处在会师喜悦之中的两位湘潭老乡都没有想到,他们的蜜月竟然只有短暂的三个月,第一次合作的结果竟然是同走麦城,尴尬万分……

暴戾的寒风像一条飞舞的长鞭,把漫天雪花抽得四散飘舞,迷蒙混沌。1929年1月14日清晨,红四军4000余人顶风冒雪撤离井冈山,去执行“围魏救赵”计划。部队像一条游龙静悄悄地滑下山岭,消逝在千沟万壑之中。在队伍的最后面,一个高大的身影回首凝望井冈山,依依不舍,久久不忍离去。

毛泽东担心乌云压城的敌情,担心白雪素裹的山寨,担心小井医院的伤员,担心势单力薄的彭德怀。井冈山是他和红四军战士心目中的圣地和母亲,他们把圣地母亲的安危托付给了彭德怀和他率领的红五军。

送别红四军,彭德怀从小行洲、下庄返回茨坪红五军总指挥部,沿途仔细观察地形山势。

毛泽东的选择代表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的正确方向。如今两年过去了,经过红四军战友的筚路蓝缕,井冈山已成为一面工农武装割据的旗帜,现在艰巨的保卫之责落到了红五军身上,彭德怀骤感沉重。

返回总指挥部,彭德怀吩咐参谋整理中共湘赣边特委及红四军军委留下的各种文件。除重要的文献外,一律烧毁,以防落入敌人手中。

“军长,这份报告烧吗?”参谋递给彭德怀一份《中共湘赣边特委、红四军军委给湖南省委的报告》手稿,上面虬龙游动的笔迹显示是毛泽东的大作。彭德怀浏览几页后,很快被报告的内容吸引住,聚精会神地读了下去。

从这份报告的字里行间,彭德怀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毛泽东对井冈山的钟爱之情,他默默地把报告折好,装进自己的皮挎包。

参谋将其余的文件一一投入火盆,指挥所弥漫着一股呛鼻的烟雾。彭德怀信步走出屋外,远外山坳传来一个战士嘹亮的歌声和一阵喝彩声。

红四军主力下山,虽然吸引部分敌军尾随追击,但围攻井冈山的敌军依然强大,兵力上占绝对优势。1月16日,何键探知红四军主力破围下山的消息后,当即调整会剿部署,并将变动情况上报蒋介石。

1月27日,蒋介石电复何键,“据各方确证,朱、毛、彭、黄诸匪首业已南窜,匪巢空虚,迅即督令所部,锐进拄剿,以绝后患。”1月21日,何键将“剿匪”指挥部移至莲花前线,亲自坐镇山下,仰攻山寨。

蒋介石、何键都忽略了一点,井冈山虽然守备力量薄弱,但是并非无大将镇守。井冈山还有彭德怀。有彭德怀亲守山寨,国民党会剿部队面前就增添了一座险隘难关。

针对湘赣敌军的进攻态势,彭德怀以五大哨口为轴心,进行了周密部署:

此外,彭德怀还令茶陵、永新、宁冈三县赤卫队守卫九陇山,随时增援各大哨口。

1月25日,茨坪总指挥部前打谷场上人头攒动,正规红军、地方游击队和群众武装身着不同服装,整队入场,井冈山守山部队誓师大会正式召开。参加誓师大会的有红五军全体官兵、红四军三十二团指战员和宁冈、遂川、县赤卫大队2000余人。

在漫漫风雪之中,彭德怀屹立在岩石上大声地说:

“将士们,乡亲们!国民党反动派纠集十余个团的兵力进攻我们。形势危急!可怕吗?蠢牯佬才怕呢!别看我们力量小,但我们有的是豪气和胆量。牛牯大不大?它被小小的绳子一拴住鼻子,就无法反抗了。只要我们守山军民团结一心,搓成一条坚绳,我们也能牵住来犯之敌的鼻子!”

呼啸的北风把彭德怀的声音吹送到山巅深谷,他坚定的语调在山谷间回荡。战士们振臂高呼“誓死保卫根据地!”“坚决与敌人血战到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