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妄想,如果你能变成人,会是什么样子?又会和我有什么样的关系?
大概,我想我应该不是和你成为最心爱的朋友,就是恐惧你,害怕你,从而离你远远的,躲开你,希望一辈子都不会见面吧。
不知道,鲁迅的一篇文章,让你多承受了多少“伤害”,那时调皮,不管有钱没钱都有点任性的我们,应该不少人,都会选择在你的脸上刻上一个“早”字。
或虽然没给你带来不可弥补的伤害,却会有人在考试前,密密麻麻地用钢笔在你的脸上写上那些自己记忆不牢靠的答案,以便在考试时悄悄地帮自己作弊得一个高分。
人大概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应该有一个不是人类的心理依靠的。他会对这个心理依靠产生依赖性,甚至觉得是最好的朋友。一如电影中,那个沉默寡言,许多话不便说,也不想说的英俊男人,心理最大的依赖是一个黑漆漆的树洞一样。而我在上学时,最大的心理依赖就是你。
至少一直到如今,我都对“朋友”两个字感觉含含糊糊的。不太确定这两个字的内涵,想称得上这两个字的人,对自己来说,又应该承载哪些义务,拥有哪些权利?
在有些人的眼里,朋友即认识的人、熟悉的人、吃过几次饭的人。如今不是好多人和别人吃过几次饭,再提起的时候就敢大言不惭地说,我和某某是很好的朋友吗?我想,大概所谓的相交满天下,即是指这个类型的人。可惜我不是,但我明白这个类型的人其实也有自己的悲哀,那就是往往逃脱不了知心有几人的疑问。
还有些人,心目里的朋友是分三六九等的,他们曲解了孔子先生在《论语》里所说的一句话,友无不如己者。觉得钱财、利益过手,方是朋友。所以,选择朋友是选择利益。他们不任性,缺乏激情,朋友多半不是人,而是一个人的地位、身份能给自己带来的权利。这些人其实也是悲哀的,因为他们眼里的朋友随着利益而变,从不用什么真心,所以别人对他们往往也不是真心,不过是互相利用而已,只要失去了价值,就是明日黄花。人走茶凉,或者说得意时身边盈盈沸沸,但失意时,最需要帮助和安慰时,反没有人愿意伸出一只手来。
还有些人,择友极严,太过于苛刻和理想化,终身所认定的朋友不过一二。对他认定的朋友来说,这当然是好事。但对他不认可的人来说,他有的也只是应付和冷酷,大抵这些人,内心里也羡慕那些平日里招朋引伴的人,只是不说罢了。
而我一直以来,未曾变过的,是觉得人心换人心,只要不是太卑劣,或内心有缺的人,最初我都是愿意当成朋友去看待的。事先就把他们摆在亲近的朋友位置,愿意倾自己所有的力气去帮忙。
可是这并非没有缺憾,也是理想化的另一种模式。所以难免被坑过,甚至有人不屑地漠视我的好,背地里称之为贱,或者说再多的付出,平白也是被辜负。
我素来不是太循规蹈矩的人,喜做心血来潮的事。这一点,就被人认为是折腾,摸不透内心的想法,不知道到底想做什么,想要什么。
近年来的同学聚会上,不少曾经的同学喝醉了酒,或者半醺之时,偶尔会酒后吐真言,对我的评价是:当初有些怕你,不明白你为什么那么能折腾,能闯祸,所以就躲你远远的,害怕受到牵扯。
人其实最害怕的人,就是自己看不懂的人,理解不了的人。觉得这些人就像一个黑洞,说不定什么时候自己就被吞噬掉了,而且连骨头渣子都留不下,所以根本不会和这样的人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