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你所不知道的林徽因(3)

3

1904年,林徽因出生于一个显赫的书香世家,父亲林长民曾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后出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除去政客的身份,他还是闻名士林的书生逸士,擅诗文,工书法,与梁启超、胡适、徐志摩等当时的文化圈“大咖”都是好友;堂叔林觉民是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与妻书》的作者。

受到家庭环境的熏染,林徽因聪明、浪漫、有灵性,饱读诗书,才华横溢。胡适将她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林徽因深知自己的学养与父亲的教育息息相关,坚信“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因此,成为母亲后,她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

在儿女们眼里,她是一个用成年人的平等友谊来代替对孩子的抚爱的母亲。

“我的妈妈是一个不太寻常的母亲。像所有的妈妈一样,她爱自己的女儿,但她给我的爱可能比一个普通的妈妈更多、更深……”

“她这位母亲,几乎从未给我们讲过小白兔、大灰狼之类的故事,除了给我们买大量的书要我们自己去读外,就是以她的作品和对文学的理解来代替稚气的童话,像对成人一样来陶冶我们幼小的心灵。”

夜里,小小的起居室,煤油灯下,林徽因给孩子们讲解庄子《解牛篇》和《唐雎不辱使命》等经典,教他们读诗,为他们领读英文作品。

每逢假日,不同领域的学者来到他们的小屋,纵横天下,品茗坐论。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耳濡目染,收获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林徽因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学识,更是修养、态度与风骨。

儿子梁从诫曾回忆道:

“有一次我同母亲谈起1944年日军攻占贵州独山并直逼重庆的危局,我曾问母亲,‘如果当时日本人真的打进四川,你们打算怎么办?’她若有所思地说,‘中国人念书总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我急了,又问,‘我一个人在重庆上学,那你们就不管我啦?’病重的母亲深情地握着我的手,仿佛道歉似的小声说,‘真要到了那一步,恐怕就顾不上你了!’”

1953年,欧美同学会上,身患严重肺病的她指着吴晗,大声谴责其破坏文物建筑,身体颤抖,泪如雨下,“你们拆的是那具有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那个时候你们要盖的就是假古董!”

在许多人眼里,林徽因如林妹妹般温柔孱弱,却不知她的温柔是有度的,在国难面前,她柔弱的身体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如勇士般坚韧果敢,宁死不屈。

舍身而取义,是她骨子里的刚强,亦是她用实际行动给后代做的榜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