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入骨髓的生命体验与诗的盛宴(2)

因而决定了这部书的整体风格即最大特点不是三家村冬烘先生的刻板宣讲,也不是黄冠道士的庄严说教。它不同于胡适之的考据,蔡元培的索隐,冯其庸的治谱,陈毓罴、刘世德的辨伪,郭豫适、韩进廉的修史,孙逊的探脂,吴新雷的考迹,李希凡的宏论……它有着何其芳的宏肆,蒋和森的文采;它将抽象的推理、论断赋以诗的灵魂与外貌,使枯燥的文字化成华丽的乐章、天籁的交响和诗的盛宴。

首先,激情的倾诉。《楼外寻梦:红楼女性赏析续编》是作者将诗人独特的心灵体会化为诗的语言又宣泄于读者。情节的叙述,因果的探讨,人物的评价,都充满了诗人的激情,请看他对鸳鸯的评价:

曹雪芹在十分有限的篇幅里,以发烫的文字热情地赞颂了鸳鸯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陈寅恪语)。这种人格和精神的出现,令作者惊叹不已,在死气沉沉、铁壁合围的世界里,它无疑于一声惊雷震撼于天宇,能使万物复苏。毫无疑问,作者从中看到了新的生命的萌芽。这只浴血的鸳鸯,以血的鲜红展开了一面独立、自由的旗帜,当它在天空飘扬之际,这沉寂已久的大地,会有更多的新芽萌生。曹雪芹以他悲悼过去的眼睛,搜寻着,在鸳鸯之死的血光中,他肯定看到了一个他久已渴望的世界。

它不是鸳鸯的政治鉴定书,而是一曲火热的颂歌。当然,语言是夸张的,但这是诗人的倾诉。又如对平儿的评价:“平儿做事公平允当……她做事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对于这个形象的意义,他说:

她的公关能力是一般人所不及的,在贾府的高楼深院中,她微笑着面对每个人,那张美丽的脸上对任何人都流露出温情、热情和真情……她是“夜夜的月圆”,以迷人的幽光抚慰着人心,她是“初放芽的绿”,总是给人以希望,她是“在梁间呢喃”的燕,努力给人们的心头衔去温暖。四月,犁耕春野,播下种子,不久,目之所及便生长出一片绿的和谐。那么可以说,平儿就是贾府的四月天。

其次,情节的想象。文学作品中的空白,犹如绘画中的飞白,是作者不写之写,留给读者思考想象的空间。如曹雪芹并没有描写鸳鸯投缳时的心情与过程,而宋歌却以其诗人的想象,再现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时至今日,每当我们读到鸳鸯之死的章节,我们都似乎看到她那双临死之前黯淡无主的眼睛,那里分明闪动着对生命执着的留恋和慨然赴死的决绝。她曾几度徘徊,她曾几次悲叹,她曾几次撩起衣襟擦去两腮的眼泪,望着长夜难明的天空,最后她的牙齿把嘴唇咬出鲜血,才把柔嫩的颈子伸向悬空的绳索,投缳而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