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恩来》(2)

采访完管老,引发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管老身上会发生这样的奇迹?在随后的工作进程中,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事例给了我最好的诠释和回答:周总理给人民的爱最多,因此他得到的爱也最多。电影艺术家秦怡大姐流着热泪向我倾诉:1941年在重庆,18岁的她刚出生的女儿斐斐瘦弱呕吐,恩来伯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看到了,当即嘱咐我们党在国统区文艺界的领导同志,要关心和解决演员的实际困难。这时,秦怡与伯伯只见过一次面,并不很熟悉。13年后的亚洲电影节上,伯伯遇到秦怡,关心地问她:“你的小斐斐身体怎么样?胃好不好,还吐吗?”秦怡说:“当时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不住地流。时间过了那么久,女儿小时候的事我自己都忘了,可总理还清楚地记着,连斐斐的名字也记得。”秦怡的回忆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人们常常惊异于恩来伯伯超人的记忆力,其实这不仅仅是一种天赋,也同样是源于他对人民深深的爱。秦怡说得好:“一个人如果不知道酸甜苦辣,没有经过苦难的历程,就难以产生这样博大的爱心。周总理就是把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苦难历程,放在他的心中,所以,他才会对所有的朋友、对所有的同志都怀有这样博大的爱心。”她问我,同时也是问她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还能遇到这样的人吗?还能得到这样的爱吗?还能得到这么多的帮助吗?”

谷牧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与独臂将军余秋里一起,被誉为周总理的“三条臂膀”。是他当面听到恩来伯伯在“文革”中发自内心的誓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不下火海谁下火海,我不入虎穴谁入虎穴!”他用了一句充满感情的语言,来结束我们对他的采访:“周总理的功绩,与日月同辉,怎么估价也不为过。我们过来人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后来人也应当了解这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