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



一入腊月,男孩子的心就慌慌不安地“吊”起来。他们关心的不是新年的衣服和吃喝之物,而是鞭炮。届时,他们会慷慨地拿出一年来拔药材、搬蝎子、割荆条攒下的体己钱,让大人赶集时或者自己到公社供销社买鞭炮。爱美的孩子还会为家里买几幅年画,都是样板戏剧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龙江颂》《杜鹃山》。鞭炮最多也就买两三挂,外加三五根二踢脚,但这件事却牵动着他们全部心思。鞭炮的品牌很单调,二十响一挂。他们先是关心购买,接着又相互比较、打听谁买了几挂鞭,几根二踢脚。我们的邻居庚寅是领养的,家境宽裕又得宠,过年买十挂鞭炮,十根二踢脚,令一道街的大小孩子惊慕不已。其实一挂鞭炮两毛五,一根二踢脚才五分钱。鞭炮买回来了忍不住要天天看,按捺不住的孩子会零星试放几颗,于是忙碌的腊月更有了过年的氛围。大年初一早晨要比赛看谁起得早。听到炮声,孩子们慌慌张张爬起来聚到街上,开始在自家门前放炮。一般是先放二踢脚,然后才放鞭炮。头天夜里他们已小心翼翼地将整挂鞭拆散,早晨就在门前一颗一颗零星地放。胆大的手捏着炮尾,待炮捻即将燃尽时扬手向天上一丢——“啪”的一响;胆小的就把炮插在墙缝里或雪堆上,点燃后赶紧跑开,也是“啪”的一响。大年初一的早晨就这样“砰砰啪啪”响成一团。遇到绝捻的,他们舍不得丢弃,就从中间撅开,呈倒“V”形,露出炮药来,夹住另一根鞭炮的炮捻,点燃后先是“哧”的一股火,接着又是“啪”的一响——他们称之为“架机枪”。

1975年吧,供销社进了一种五百响一挂的鞭炮,浏阳产的,鞭炮儿个小,却响得清脆,很让孩子们眼热,村东吴家哥儿五个凑钱买了一挂,正好每人一百颗,分炮时他们没有拆开一颗一颗去分,竟鬼使神差地要去灯上烧成五截,结果一挂鞭炸成一片。最小的哥俩当时就哭起来。邱家老二编了一首很长的歌谣专说此事,在村里广为流传。现在我只记得这么两句,说分炮时:“老大计划剪子铰,老二提出灯头燎,砰砰啪啪开始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