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的爱情(6)

果然,也是在“林黛玉俏语谑娇音”这一节的后面,我们得知了谜底。黛玉和宝玉之间之所以发生了上面令人不快的一幕,黛玉真诚的表白就是:“……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听到黛玉表白,说了下面一番话:“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黛玉用一颗真诚的心寻找另一颗真诚的心,此刻似乎已经找到,所以才有了下面两心相系的对话:

林黛玉听了,低头一语不发,半日说道:“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了你,你再不知道你自己怄人难受。就拿今日天气比,分明今日冷的这样,你怎么反把个青肷披风脱了呢?”宝玉笑道:“何尝不穿着,见你一恼,我一炮燥就脱了。”林黛玉叹道:“回来伤了风,又该饿着吵吃的了。”

小儿小女,私语喁喁,充满人间的暖意,虽然黛玉的前两句话似乎有些强词夺理,但唯有如此描写,如此语言,才能把黛玉少女骄矜、无理也要辩三分的性格一笔写尽。虽是嗔怪,实是服软。黛玉是有“克己之勇,服善之诚”的。此时泪水才干,她就把自己的心完全放在宝玉的身上了,她心细如发,时刻惦记宝玉的冷暖,表现她对人多么温情,多么体贴入微了,这是小才微善的其他女性绝对做不到的。这是她的内心美,天然清纯的美,没有受到污染的美,所以几百年来,千万读者才会被黛玉之美所倾倒。

然而也有人认为:

“试思如此佳人,独倾心一纨绔子弟,充其所至,亦复毫无所取。若认真题思,则全部《红楼梦》第一可杀者即林黛玉。”(赵之谦:《章安杂说》,《红楼梦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1月版)

听了如此高论,我辈复有何言?只能相信一条俗谚所说的朴素的真理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姑且存此一说可也。但此段引文也说黛玉对宝玉“倾心”,他也没有抹杀黛玉的真心和痴情。

王蒙先生说:

“有多少爱就要求多少回应。以生相许的爱要求以生相许的回答。至上唯一的爱要求至上唯一的响应。”(《王蒙活说红楼梦》,作家出版社2005年6月版)

确实如此,爱是需要回报的,感情的债是不能用金钱来偿还的,它应该由对方的感情来偿还。黛玉频繁地、小心地放出她的试探的气球,她祈盼那气球落在对方的心坎上,她祈盼对方能够回答,而且回答一次是不够的,她得不到心灵的满足。干旱的田地需要及时的雨水,黛玉的干渴的心田需要爱情来灌溉,而且是反复地灌溉。在心田干渴的时候,她往往使小性子,简直是不通人情;当心田得到微风细雨吹拂和浇灌时,她就会感到极大的精神满足,她的性情就会变得温文尔雅,十分可亲。她会和丫鬟们在一起谈笑,不分奴仆,表现得非常大度和宽容。如在教香菱写诗的时候,她耐心地指导,精心地分析,终使一窍不通而又走火入魔的香菱成为一个诗翁。香菱在黛玉不厌其烦地指导下,几经修改,终于写出一首咏月的好诗,使她从此身置大观园众诗人中也毫不逊色了。

爱情的不幸,往往使人变得乖戾,爱情的得意亦往往使人具有更多的柔情。爱情能造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爱情能使人立地成佛,也能使人堕入阿鼻地狱。

黛玉的最可人之处是她鄙弃功名,她以自己的特立独行全力支持宝玉,宝玉对她的无所不在的奥援心领神会,两个人以此结成了牢不可破的“统一战线”。这才是两个人真正的爱情基础。虽然他们面临着“金玉良缘”的巨大压力,还是永不回头,憧憬幸福的脸上挂着悲酸的泪,不时地露出一丝无可奈何的苦笑,仍然携手向前走去。“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前面的道路竟然没有一点光明,没有一个心灵的落脚处,也没有一个好的归宿,使他们常常陷于悲情满怀、无路可走之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