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颂》和祭文(1)

大家现在都很少能见到祭祀的场景了吧?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中的朋友们,就更不容易见到这样的文化现象了。

幸运的是,笔者曾经多次见到祭祀大典。笔者生在陕西,那里有许多地方至今还能看到一些古风。

陕西有个县,名叫黄陵,相传是埋葬轩辕黄帝的地方。这里古称中部县,后来因为黄帝陵的关系,就改名为黄陵县。“黄陵”二字,就是“轩辕黄帝陵”的略称。

当地流传一种说法:作为人文初祖的轩辕黄帝,是在重阳节“乘龙飞升”的,所以,重阳节就是民间百姓祭祀轩辕黄帝的日子。届时,有为期好几天的庙会,然后会有隆重的祭祀黄帝大典。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一来逛庙会,二来瞻拜先祖,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而官方祭祀黄帝的传统也很久。据文献记载,最早的官方祭祀是在汉武帝时期。此后,历朝历代,几无间断。但是由于某些原因,这个传统一度中止。不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又逐渐恢复了官方祭祀,时间在清明节,而祭祀的典礼也越来越隆重。

所以,就有了每年的清明、重阳两次祭祀黄帝大典。

祭祀仪式分很多环节,其中有表现黄帝功业的舞蹈,还有“三老”进献祭品、行香等,当然,更少不了念一份四字韵文——祭祀黄帝的祭文。为了彰显古雅,这篇祭文,必然会用到《颂》当中的一些文辞。

所以,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说,这祭祀和祭文都算得上是《颂》的一种延续。

当然,《诗经》中的《颂》本身也就是用来祭祀先祖的,只是有的学者认为是用来念诵的,有的学者认为是祭祀时跳舞的唱词,区别仅此而已。

一般来说,祭祀祖先和悼念亡者,都是比较肃穆和庄重的事情,所以《颂》、祭文之类的文章,用词都比较古雅肃穆。当然,也有外行写祭文,搞不清轻重,就闹了笑话。我曾见有人在追悼会上念祭文,开头居然是“在这阳光明媚、春花烂漫的日子……”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还是来说《商颂》吧。

祭祀,是上古时期先民们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左传》上就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就是说,在上古时期,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只有两件——祭祀和战争。从今天出土的甲骨文来看,说得最多的也确实是这两件事。

可以说,中国的上古信史就是在祭坛上滚过来的。比较古老一点的典籍史料,如《尚书》《楚辞》“甲骨卜辞”等,全部和神鬼亡灵的祭祀有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诗经》。《诗经·颂》中所收录的作品,全部是古人祭祀祖先神灵的祭文。

据考证,中国历史可以确定的最早朝代,是商朝。

商朝的统治区域,大概在今天的黄河流域中下游。商朝的都城有好几处,最著名的都城在“殷”(今河南安阳),所以商朝也往往被称为“殷商”,商民族的人也被称为“殷人”。

周人推翻商朝,建立周朝之后,把微子封在宋(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以便延续殷商民族的祭祀香火——这就是宋国的由来。《诗经》中的《商颂》,就是在宋国流传的祭祀殷商祖先的作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