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国度的英语契机(2)

英语角落一枝梅

邓文迪是那种认准一条路,就会全力以赴的超人。她对英语的热衷程度是狂烈执着的。这个聪明果敢的行动家,喜欢上一种事物,就像喜欢上一个人,遇到就欣喜,喜欢就追求,不会等到自己喜欢的人与事被他人拥揽入怀时,才心如刀绞地体会遗憾感受,她要自己为自己创造各种学习机会。

当时学习外语的环境极其有限,可丝毫没有影响她的热情。她努力寻找一切能够提高英语水平的机会,凭借语言天赋,以惊人的速度进步着。

她学习语言的能力,可能与生活经历有关。因为文迪爸爸是广州人,文迪妈妈是济南人,小文迪在济南出生,儿时随父母移居徐州,青年时代又随父母搬至广州。她成了名副其实的“三语儿童”:在山东讲类似于北方的普通话,在徐州讲彭城话,在广州讲粤语。

她可以很自然地在三种方言之间切换。虽然南北方言结构不同,语音、语调差别极大,对于学习和接受能力都非常强的青少年来说并不难,这也奠定了她的语言天赋。

她自从立志学好英语后,就一路学下来,英语成为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她每天都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口语和听力。在20世纪80年代,即便是外语老师,也不一定有机会去国外深造,外语发音不标准的老师比比皆是,她发现这个弊端之后,曾一度消沉。

不过很快,她听说广州的大小公园里都有一个叫作“外语角”的地方,是外语爱好者的天堂。那时很多梦想出国的人苦于没有语言环境,大家便自发组成兴趣团体,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交流,便是公园“外语角”成立的初衷。

当年,各大城市公园的“外语角”几乎同出一辙,都是无瓦遮头、无座可憩的“露天地儿”。

她常去的广州公园某处“外语角”,每次都会聚集好几百人,来自各行各业—老师、工人、机关干部和在校学生。在那里,大家不以年龄、身份地位等区分级别,“外语角”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外语口语的好坏。谁讲得最好,谁就能成为中心焦点,其他人便以“圆心辐射半径”的方式围绕在其周边。据曾混迹“外语角”多年的资深人士回忆:讲好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就像万人追捧的大明星,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粉丝团围观签名。

这种被瞩目的成就感,是激励外语爱好者风雨无阻地,前往“外语角”的原因。邓文迪肯定是外语角的焦点,因为她的出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首先一米七五的个头儿,这种身高远超中国女人平均值,在人群里非常显眼。其次她从来不怯场,天生的自信让她拥有非常淡定的表现。再次,她非常爱笑,笑容是人的第一张名片,爽朗笑声又使她成功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另外,她的英语基础比较好,毕竟是大学生,比社会上那些英语爱好者更有系统学习的经验。

在“外语角”里,时常能遇到几个外国人,使她能够更近一步接触到发音纯正的外语、身临其境地体会语音、语调、语感。

所以,日后人们看到在新闻中亮相的她,总是那么优雅自然、大方自信,沟通零障碍。一口流利的英语,显然使她在美国的事业与生活,变得事半功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