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时代烙印出生(2)

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话从邓文迪小时候说起,由于出生在年末,所以在还未满月时便已经两虚岁了。她在济南度过了童年,上小学之前随父母搬家到徐州,山东给她留下的记忆已经模糊,就连山东地方话她都不会说。

新中国成立30周年,刚刚毕业于徐州市少华街小学的邓文迪,对那一年的国家形势也没有多少印象。对于中国来说,197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邓文迪来说,也是命运转折的一个大前提。

那年,中国农民以自创土地联产承包的方式奏响改革序曲;计划生育开始实施;深圳经济特区已经筹备;中美开始建交……中国向世界展示出日渐开放、繁荣复兴的新气象,为日后的邓文迪打开了一扇看向世界的窗口。

从1979年到1985年,少女邓文迪就读于徐州市第一中学,她的父亲当时任徐州工程机械厂厂长,母亲也是工程师,家中还有两个姐姐,住在厂宿舍,有三居室,家庭环境在当时算是优越的。

邓文迪喜欢运动,尤其是排球,还参了校队。只是她运动员的瘾还没过足,父母就因工作调动,全家搬到广州。随后,她顺利考入广州医学院。

回顾邓文迪儿时到少年的成长经历,她也梦想过成为科学家,也幻想过童话里的冒险故事,也有和邻家女孩一样的快乐与烦恼。

但文迪本人可能也想不出什么特别重大的事件,一切生活和学习,就那样按部就班地沿着时光的轨迹前行,平坦顺滑,安泰如意。

历史的车轮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走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叶,她已从曾经的明朗少女变作了妙龄女郎。

岁月引领着她走向青春的大舞台,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青春元素,都包含渴望自由与梦想未来,邓文迪自然不会例外。在她眼前,是别人的灯红酒绿,在她心中,依然是自己的山清水秀。

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未普及,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渴望极强却苦无途径,就连报纸上“生活小窍门”的豆腐块文章都非常受欢迎,很多人还有剪报的习惯。邓文迪也有过引以为傲的集报册、贴着港台明星的歌词本、写满格言警句和夏天秘密的小日记……

如今,邓文迪重新翻出过往年月的“旧账”,总是一阵发笑,一阵感慨,莫名的思乡情绪就会陡然升起。

当年,个体户是风云人物,“万元户”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企业老总;街头,穿着款式时髦但质量低劣的小青年,与着装守旧的老古董们形成鲜明对比。许多人,包括邓文迪都曾认为穿喇叭裤、烫卷发、戴墨镜、扛录音机、吹口哨的叔叔、哥哥都是流氓、坏人……那时的人们认为,凡与外国着边的信息,都代表时髦。人们迷恋一切外国事物,追逐一切进口商品,一旦拥有会炫耀很久。总而言之,“外国”这个词,在那个年代的标签是:先进、文明、时尚,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而在追求“洋气”的百万大军中,能真正把“崇洋”和“媚外”完全分开并独立看待的人不多,有清醒认识的更少。

或许一开始,邓文迪对外国的认识,也不像今天那么真切翔实,或许她和她的同龄人都没有上一辈人的那种老实安分的心。

正因如此,才显得更加真实。因为那是社会发展的必经轨迹,而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优点和不足,这些带着鲜明时代感的认知和往事,只有生活在那个时候的人才能深深记住,不是后人通过看文章和电视就能体会的。

对于邓文迪来说,这些探索未来的渴望精神、追逐自由的飞扬心情,都是成长里的不安躁动,青春中的信仰萌发,时代下的印记刻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