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心上的神机妙算(2)

钱学森不住地问问题,问得很详细。等了大概有1个多小时后,钱学森就有点儿坐不住了,于是就跟曾绍山商量,让他们也一起去现场找找看。这时已经11点多,曾绍山就说要不等吃过饭再去。但钱学森不同意,说哪怕晚点儿吃饭或者不吃,也要尽快去核实一下。曾绍山经不住再三要求,于是就带专家们一同前往现场了。

到了现场后,钱学森请部队同志把那位发现卫星降落的士兵叫来,让士兵把当时看到的情况再详细描述一遍,又让士兵回忆当时所站立的具体位置,然后又问他当时头摆在什么方位时看到火光的,火光从哪里划到哪里,成什么角度。钱学森一边让士兵模拟还原现场,一边就用笔在左手手心里写写画画。

因为当时走得匆忙,没有想到要带纸笔给专家备用,所以当时钱学森就只好拿钢笔在自己的左手心里画。我当时就站在钱学森的旁边,看到他手心里画着一条抛物线,下面是一些阿拉伯数字,具体是什么意思,我这个外行可就看不懂了。

就这样,钱学森不停地写写画画,不一会儿他对我和其他专家说:“从士兵所描述的轨迹来看,不像是苏联卫星的轨迹。就算是那颗卫星的轨迹,按照这个火光飞行的角度,落在这里的可能性也不大,起码落在2000千米以外的地方,很有可能不在中国。”

钱学森得出结果后,就让曾绍山通知大家不用再找这颗卫星的遗骸了,这样会浪费大家的精力。这时已经是下午一两点钟,大家赶回市里,吃了一顿饭,稍事休息后就乘坐飞机返回北京了。

下了飞机后,这时北京的街边路灯已经亮起,专家们都各自回家了,而我还要赶回单位汇报工作。到了单位,一个值班的工作人员告诉我,钱学森计算得没错,卫星确实不在我们国家,苏联大使馆发来最新通报,卫星好像落到了阿拉斯加了。我听后,对钱学森敬佩不已。

没有仪器,没有电脑,连一张纸也没有,钱学森凭借在手心划划算算,就准确地判断,苏联卫星“起码落在2000千米以外的地方”。不仅亲历者林有声将军对钱学森敬佩不已,所有的本书的读者也会对钱学森敬佩不已。

钱学森那划划算算,除了他深谙火箭、导弹、卫星技术之外,还有他那从小培养的数学才能。难怪在美国的时候,连冯·卡门都一再夸奖:“钱的数学能力极强。”“钱的这种天资是我不常遇到的。”

钱学森手心上的神机妙算,从一个小小的事例,折射出他的深厚的科学功底。

在钱学森完成这项特殊的任务之后,每当苏联在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方面有了新的进展,钱学森总是应邀发表谈话、文章、评论。钱学森的身份,也总是“中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著名力学家”,从不涉及钱学森的“秘密身份”,诸如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例如:

1958年5月17日,钱学森在《人民日报》发表谈话,“谈苏联第三个卫星发射成功的意义”;

1958年10月5日,钱学森在《人民日报》发表谈话,“纪念苏联红月亮上天一周年”;

1959年1月8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钱学森在北京作了一次关于苏联宇宙火箭问题的报告。1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钱学森的文章《谈宇宙火箭和星际飞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