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的宴请与周恩来的看重(2)

如同钱学森后来所回忆的那样:

有一次叶帅在家请我们吃饭,我爱人也去了,陈赓也在。吃完饭,大概是星期六晚上,他们说找总理去,总理就在三座门跳舞。我们跑到那儿,等一场舞下来,总理走过来,叶帅、陈赓他们与总理谈话。后来大概就谈定了,总理交给我一个任务,叫我写个意见——怎么组织一个研究机构?后来我写了一个意见,又在西花厅开了一次会,决定搞导弹了。那天开完会,在总理那儿吃了一顿午饭,桌上有蒸鸡蛋,碗放在总理那边,总理还特意盛了一勺给我。

我们体会,中国在那样一个工业、技术基础都很薄弱的情况下搞“两弹”,没有社会主义制度是不行的,那就是党中央、毛主席一声号令,没二话,我们就干,而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就是周恩来总理和聂帅。

钱学森所说的“总理交给我一个任务,叫我写个意见”,就是1956年2月17日钱学森递交给国务院的《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当时为保密起见,用“国防航空工业”这个词来代表火箭、导弹。钱学森就发展中国的导弹事业,从领导、科研、设计、生产等方面提出了建议。钱学森指出,为了发展“国防航空工业”,需要设置专门的科研机构、试验场以及制造工厂,要培养大批年轻力量,要制订长远的规划。

钱学森在《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中建议:

1.“领导机构应包括科学、工程、军事、政治方面的人员。这个机构设在国防部内”。

2.作长远及基本研究的单位,“重点放在完全了解一个问题的机理”,“探索新方向”。这种单位“组织上可以在中国科学院系统之内,但同时也归上述机构领导”。如“现在科学院内的力学研究所”,其他研究所中的“高温材料研究、电子学研究、计算机研究等;将来很可能再设空气动力学研究所、自动控制研究所等”。“估计这个方面工作的研究人员,在整个系统完成时有600人,其中副博士水平以上的研究人员120人至150人。”

3.作设计研究单位,其任务是“生产新型产品,包括试制及试飞阶段在内”。这是一个“很大的复杂的机构,在整个系统完成时应有技术人员6000人,其中博士水平以上的人员500人至600人”。它应该包括:“空气动力学研究所、结构研究所、火箭推进机研究所、冲压推进机研究所、透平式推进机研究所、控制系统研究所、材料研究所、燃料研究所、计算局……”,共12个研究单位。

4.生产工厂“是航空生产的一系列工厂”,“包括金属及非金属原料工厂,各种零件制造厂,电器制造厂,燃料工厂,最后才是飞机及飞弹制造厂”。

钱学森在《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中分析了当时国内航空工业十分落后的现状以后指出:问题是如何“以最迅速的方法,建立起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三部分:研究、设计和生产”。他建议:

1.立即在国防部成立航空局,实施全面的规划和领导;

2.从全国调配力量,组建队伍。《意见书》开列了从1956至1967年,逐年调来各有关专业毕业生人数;

3.争取苏联及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

《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还开列了一批国内21位导弹高级专家名单,其中包括任新民、罗沛霖、梁守槃、庄逢甘、林津、胡海昌等。

钱学森的《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是中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之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