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传》 江南风烟里(1)

虽说英雄不问出身,但是出身的确决定了许多东西。江南的小家碧玉,塞北的仗义豪情,这都是因出身不同而决定的。一个人在成年后所做出的成就,若说与他的成长环境和从小受过的教育无关,那是不可能的。若是不曾经历过那段鼎盛到落魄的家族史,曹雪芹定然写不出一场《红楼梦》;若是不曾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保尔·柯察金也必然写不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以,当我们好奇一代大侠金庸为何会构建出那样一个武侠世界时,也就难免要去探究一下他的身世和他的成长历程。

那还是在1924年,中国正处于一个相对动荡的时期。那时候,到处都是军阀混战,各个山大王拼命划地盘,军阀之间争权夺利,百姓们苦不堪言。然而,虽说在中华大地上人人自危,但相比几十年前的情况还是好了许多,毕竟当时人们的思想都已经觉醒,不会再愚昧地接受统治,每个人都在思索,都在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而就在这个说好很好、说糟也很糟的时代里,在3月的一个清寒的日子中,查良镛呱呱坠地。

1924年3月10日,那是一个平凡的日子。风烟里的中国,依旧伤痕累累,虽然已有一名叫作“孙文”的男子,领着群雄揭竿而起,然而,革命的光辉,并未普度到普罗大众身上。中国依旧在流血,而百姓们,他们已经在烽烟和苛刻里逐渐木然,并不渴望瞬间就获得平等与自由。他们想,只需要有一口饭,一件暖和衣裳,日子就好极了。可那同样是一个非凡的日子,因为在海宁的望族査家,敬业堂査枢卿的妻子,为他生下了第二个孩子。

那是个男孩。生得眉清目秀,一双大眼睛,骨碌骨碌,转得甚是灵活。虽然已不是第一次当父亲,査枢卿依旧十分欢喜,他为次子起名为查良镛。他们那一辈的排行,便是“良”字辈。査枢卿有六个子女,不论男女,都从“良”字。

读了一辈子的书,査枢卿未能想到,最终他的名字被留在史书上,却是因为自己的次子。而他成名时,用的是一个新的名字——金庸,镛——金庸也。谁承想,这个名字,将会成为数代人灵魂深处的记忆,而那时候,未来成为一代宗师的金庸,还只是一个婴儿,一个会天真地看着大人的脸,看着外面的蓝天的小孩子。当时在他的心中究竟都想了些什么,谁也不会知道,就连他自己在成人之后也都忘记了。

我们常常认为婴儿的脑海里应当是一片空白的,因为他什么也不懂,但是我们并不是婴儿,婴儿时期的记忆也几乎没人会保留下来。所以,谁知道当时小婴儿的脑子里,是不是浮现出了一整个神奇炫目的世界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