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得厅堂

大多数饭馆,忙忙叨叨穿梭如织跑堂的,都是服务员。老板亲自上阵下厅堂的很少,但还是有。

王府井原来有家袁姑妈小馆,淮阳家常菜。老板五六十岁了,天天一身西服笔挺,有客来,打帘儿迎进,有客走,挑帘儿道别,一脸恰到好处的笑意,老上海的派头,简直就是用表情在解释“不卑不亢”这个成语。

门口无情况,老先生就在厅堂里来回逡巡,双眼如钩,你刚要掏烟,火凑到眼前;你刚要掐烟,烟灰缸换新的了,简直就是用连贯的小动作演绎了另一个成语叫“眼疾手快”。

这样靠谱的职业道德,年轻一代也有传承。前些年,三个香港小伙子来北京,开个茶餐厅叫狮子山下。哥儿仨分工明确,也是轮流亲自跑堂,屁股一刻不沾座,心思全花在琢磨好吃的和照顾客人上头了,估计近在咫尺的三里屯都没逛过。

年轻聪明,又肯吃苦,很快生意大火。难得仨人不骄不躁,迅速在东环广场对面又开了一家姊妹店太平山上,继续大火。火了以后的店堂里,仍然天天少不了哥儿仨矫健的身影。

香港、上海两个城市的气质很像,所以袁姑妈的那位老先生和这仨香港小伙儿在气质上也非常贴近,都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严谨范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是老板亲自跑堂,呈现的却是别一种随意、洒脱范儿——

二龙路早年间有家涮羊肉馆叫洪福轩,被一群挑三拣四的美食家誉为京城涮羊肉之冠。最传统的紫铜锅,羊肉精挑细选、细嫩润滑不用讲了,所有的作料——鱼露、香菜、葱花等,无一不是师出名门,突出的是一个讲究。到底怎么个讲究?那得听老板和你唠。

老板天天儿在店堂转悠,经常不请自到地站你身边,详尽显摆当年宫里怎么做鱼露啊什么的,异常亲切,完全拿顾客当自家人儿。

这种闲散范儿的老板,可能北京人居多。曾经在上海一个弄堂深处,寻到一家小馆子,店名朴素内敛,就叫白家菜馆。老板也是亲自端茶倒水,我这儿一口鱼肉刚入口,他就站一旁开始显摆:这鱼没吃过吧,南极空运来的,专吃虾米长大的,别的任啥不吃……那鱼味道确如他所讲,鲜美无比,堪比河豚。但我没有说鱼,脱口问道:您北京人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