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上光荣》 东北没有奇迹(1)

不抵抗是既定方针,宁恩承早已知晓。他是期待那个“万一”,或者有什么奇迹发生。天快亮了,北大营烈焰熊熊,映红了天空——没指望了。

东北大学秘书长、代校长宁恩成,被一声巨响惊醒后,以为校办工厂的锅炉爆炸了。打电话询问,回说平安无事,那哪来这么一声巨响呀?

急忙披衣出门,走到校长办公楼前,一发炮弹正好从头上掠过。缺乏军事知识、毫无战地经验的代校长,在回忆录中说是一发“大炮弹”,“一道火光索索作响”,“声音特别清晰”。

东北大学西南距“日本站”4公里,东北不到两公里处为北大营,那炮弹正是从“日本站”那边飞过来的。顷刻间,就见北大营火光一闪,脚下大地和校园楼群都跟着颤抖起来。

宁恩成的一颗心立刻就悬了起来。

给大帅府荣臻参谋长打电话,没人接。再打给省主席臧式毅,臧式毅说:“日本人攻打北大营,学生不要闹事。”

又给教育厅长兼省副秘书长金静庵打电话,“他也说日本人进攻北大营,他还力说必须管好学生,不可让他们出校闹事:‘国难当头,我们必须忍辱负重。’”

既是不抵抗,首先想到别让“爱闹事”的学生“闹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代校长首先想到的,是在他的回忆录中被称作最大的“危险品”的200多名女学生。成抛物线飞行的240毫米重炮炮弹,不会落入弧形下方的校园,可日本兵冲进来怎么办?这辱这重如何忍负?

校体育馆为钢筋水泥建筑,堡垒似的,将女学生安顿到馆内更衣室,宁恩承仍觉不踏实。位于小河沿的医科大学,是英国传教士办的,与校长高墨泉联系,同意将女学生送去暂避。随即三五人一伙,尽力打扮成村姑模样,由体育教师布希护送。布希是德国人,日本人不会招惹英美德这样的西方国家,布希的黄头发是保护色、通行证。

给高墨泉校长打电话,是宁恩承最后一次与外界联系。之后,大帅府、省政府和教育厅,以及一切可能探寻外界消息的地方,均无人接电话。

不抵抗是既定方针,宁恩承早已知晓。他是期待那个“万一”,或者有什么奇迹发生。

天快亮了,北大营烈焰熊熊,映红了天空——没指望了。

19日6点,理工学院理工大楼内人头攒动,宁恩承向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报告时局,也就是大家几乎都知道的那点情况。然后说明日本在沈阳驻军只有3000余人,攻打北大营等军政部门兵力不足,大概不会派兵攻占大学文化机关,目前的安静应该还不会有问题。

代校长说:我在英国上过学,英国人有个传统,一艘船将沉没时,妇女小孩先下船上救生艇,其次是男乘客,再次是水手,最后是船长。今天我是东北大学的船长,我们这艘船现在风浪中,不知会有什么样的危险。我向诸位保证,如果遇上危险,妇孺先离船,其次是教授、学生,再次是职工,我会坚守舵位,尽力让大家逃生。

纯正的东北大学的最后一课:逃生。

9月初开学,学生即将伙食费交由学校会计处保管,再按月领取。宁恩承让全部发还学生,以备逃生之用。

正忙活,家中来人说有要事,催他回去。原是张作霖的三女儿,大帅府人去楼空,带着随从副官和老妈子,找他避难来了。

驻校警察所所长也来了,说城内警察署情况不明,请示无人,只好向校长请示怎么办。宁恩承说,日军攻击学校,警察所是主要目标,军队不抵抗,你们抵抗也无益,放下武器,各自星散逃命去吧。

25日,偌大的校园只剩下几个职工,宁恩承让他们把各处门窗锁好关好后,各自散去。

下午,这位“船长”换上一件蓝大褂,一步三回头地出了校门,融入逃难的人群。

不抵抗既是既定方针,那么,不抵抗后的办法、对策,理所当然也应是既定的。一旦日军动起手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军政机关、军队、官员和钱款、装备、重要物资,迅速转移、疏散到预定地区,这不是连平头百姓都会有个“一二三四”的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