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父亲张治中》第一部分 10

后来,刘湘反攻成都,吕汉群败退,父亲回到了家乡。然后,他又去了上海。在上海,他又见到了吕汉群,吕汉群建议他再次入川。“宣汉事变”后,父亲一路历经千辛万苦,再次回到了家乡巢县。

经历了两次入川、两次出川的打击后,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没想到四川的情形是如此的复杂,根本摸不清楚川军的一切勾结和阴谋,自己差点在里面搭上了性命。

说来也怪,父亲的求学之路非常曲折,好不容易上了保定军校,可自1916年保定军校毕业后,他仍然长期郁郁不得志。在滇军、桂军、川军中,他先后担任连长、营长、师参谋长等职,奔走于粤、闽、川之间七八年,苦头吃得不少,经验也增加好多,但仍然未逢际遇。

在家乡休养了两三个月后,他先去了福建,后来去了上海,在上海大学选课学习,主要是学习俄文。

当时教俄文的是著名的共产党员瞿秋白。父亲曾经找瞿秋白谈了一次话。那时候,“上大”是染着红色的,校长是于右任、副校长是邵力子。

在上海,父母带着大弟弟一真租住在法租界的一个楼里,每月的租金是16元。他把一间小房子用布隔开成两间,一间是卧室,一间是书房兼客厅。在这里,连学费和交通费在内,一个月要花费50元左右。

但是,父亲在上大并没有读到毕业。

此后,他两度入闽。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在广东发动叛变,围攻总统府。直到1923年1月,革命军才将陈炯明的叛军击退。父亲说:“第一次入闽是正在许崇智、黄大伟进入福州的时候;第二次入闽是随着他们会师广东,讨伐陈炯明的时候。”③

就在这时候,我的曾祖父张邦栋去世的消息传来了。父亲回家奔丧,办完丧事后,经济上已经是捉襟见肘了,无法再回到上海大学继续学业,他受邀请去广东帮桂军办军官学校。

在广东东莞虎门,父亲创办了建国桂军军官学校。这是他着手从事军事教育的开端。1924年,学校从虎门搬到广州,此时,孙中山赴广州,蒋介石正任黄埔军校校长。

蒋介石从保定同学口中得知张治中善于用兵,勇于作战,是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便邀请他到黄埔出任第三期入伍生总队代理总队长,授衔上校。从此,父亲步入国民党军事阵营,而蒋介石对他可谓有知遇之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