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家的女儿挑大梁 3

火车从山东济南出发,经过二十多个小时的颠簸后,终于平安到达陕西省西安市,在市内的火车站停了下来。

下了火车后,跟随着逃难的人群,妈妈一家来到了设在西安市内的难民所。

难民所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安置、救济难民的地方。在城内临时搭建了一些房子,还租用了一些民房。妈妈一家在难民所里暂时安顿了下来。

这次妈妈一家逃难来西安总共七口人,除了妈妈和她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弟弟外,还有一个姑姑。姑姑已出嫁,因姑父在西安做生意,姑姑就暂住在济南娘家。来到西安后,姑父来难民所接走了姑姑,到市里租房子住去了。

虽然难民所为难民们免费提供吃住,每天早晚供应两餐( 吃的是馒头、热粥、咸菜和蔬菜 ),吃住暂时是没有问题了,但毕竟难民所只能作为暂时的栖身之所。因为逃难来西安的人很多,难民所提供给难民睡觉的床已不够用,有一部分人就打地铺睡在地上。后来又不断有新难民找来。难民们发现光靠难民所是无法解决安置问题了,得自己尽快想法解决生存问题。大人们开始到市里面去找房子、找活干。

要解决一家人的穿衣吃饭居住问题,钱是第一大问题。当时一家人匆忙逃难离家,太姥爷和外公只是将手头的现钱随身带了出来,数额有限。时局若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逆转,一家人就回不了山东,靠这点钱来维持一家人的开销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可是在这异地他乡,怎么才能挣到钱呢?经过走街串巷的短时间考察后,太姥爷和外公都一致认为还是做餐饮合适。只是苦于手头没有本钱,不能像在山东一样开一个像样的饭馆,手头的钱只够做小生意的本,于是决定开一个小吃店。小吃店地址选在城东的市场内。家人买回了苇席、竹竿、油布等材料,搭起了一个七八平方米的棚子,用青砖砌成几个炉灶,再购置两个小方桌和几条长板凳,把锅碗盆勺锅铲等用具备齐了,很快就开张了。小店主要经营山东大饼、锅贴和粥。

做这种经营小店铺的小本生意挣不了多少钱,维持一家人的生计都很艰难。为了补贴家用,我的外婆也出门去工厂做起了针线活。那时候西安城内外有多家被服厂,战争年代军用被服需求量大,这些被服厂大多是在制作军用棉被和衣服。有一些给衣服订扣子,锁扣眼,给棉服铺棉花,给被子行针等活需要人用手工来完成。西安许多穷人家的妇女都去找这种活干。

在难民所接待人员的帮助下,一个多月以后,妈妈一家在城内离东城门不远的地方租赁到了一处住房。那是一个小院,房东是在东大街开裁缝铺的。房东在自家居住的院子外加盖了三个小院,东西头各一个,中间一个,每个小院内有五六间房,加盖的房子专门用于出租。妈妈家租的是位居中间院子中的对着院门的一间,面积小得安放下两张木板床后就没有余出多大空间了。住户们都在屋外做饭、洗衣服。那个年代城里居民做饭多数烧的是烟煤,烟煤燃烧时烟雾很大,在炉子的通风口接一个风箱,手拉风箱产生的风使烟煤充分燃烧后,炉灶里的烟煤才会停止冒烟。每当做饭时,对着院门的房子,烟煤燃烧时冒出的煤烟还较容易散出去,影响不到屋内。可是住在两头的人家因煤烟憋在巷子里,散发出去慢,煤烟钻到屋内可呛人啦。没有办法,人多房子少,只能大家挤在一起将就着住。有时候嫌在屋外做饭太麻烦,妈妈一家人就到自家的店铺去吃点,市场距离居住的地方不远,过一条大马路,再穿过一个小巷就到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