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电影往事
1.“他一直都是大哥型的人,不过现在我们见面越来越有礼貌了”——谈侯孝贤
背景:吴念真与侯孝贤是多年的合作伙伴,后者的多部作品,均由前者编剧,如《悲情城市》《恋恋风尘》等。而两人的关系也曾经情同手足,无话不讲。
吴念真告白:侯孝贤的电影,是以理念为出发点,他对理念的关照最详细,最有逻辑,这可能跟他学电脑有关系吧。他常年在国外,他对台湾地区的很多看法都是跳脱出来的,所以很多人说,他拍的电影,是老外的电影,有老外的视野。所以,他呈现的台北世界,好像不是我们所熟悉的台北世界,是他设计过的世界。他常常喜欢自问自答,比如会问:“儒家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然后谈很多细节,等等。他想东西非常中立,剧本形成很慢,所以跟他一起合作,你根本不知道他到底要什么,因为你说什么看法,他都是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所以,当他的编剧,跟他讨论问题,会有一种子弹打进棉花里的感觉。不过,最终,当他的作品成型,你就知道非常厉害。
其实之前我们创作剧本,就是大家在一起瞎说,朱天文迅速写出剧本架构,把桥墩建好,然后找桥面铺上去。我呢,就再补充一下对白。在真正拍摄的过程中,剧本也一直在调整,到了后期,他的对白越来越少,越来越抽象。
我觉得侯孝贤是一个非常好的朋友,是大哥型的人。他之前给别人当副导演的时候,很多想法就非常细致了,比如他会把临时演员根据外形和个性分类,比如有个光头就让他穿上袈裟当和尚,有个妈妈和儿子,就让他们扮演妈妈追打儿子……就这样,一幅活生生的街头浮世绘就呈现在大家眼前。所以,等到他真正成为导演的时候,他对人的把握就非常准。到了现在,侯孝贤越来越有大师的感觉,说的话也是充满哲理,这种大师的感觉一出来,他的作品就比较不容易亲近了。不过,侯孝贤始终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即使现在年龄大了,那种可爱的真性情跟年轻的时候没有什么两样,比如他50多岁的时候,会在街上跟一个计程车的司机摆出打架的阵势,但最后因为觉得50多岁的人还打架很可笑,所以他主动喊一二三,大家一起放下武器,同时走开……他始终是一个有趣的人,不过到了现在,因为工作不一样,就像罗大佑的一首歌里唱的:我们两个见面变得越来越有礼貌了。
2.“当演员这件事,我至今依然存疑,我觉得自己不会演戏”——谈杨德昌的《一一》
背景故事:2000年时,杨德昌找到吴念真,让后者演男主角。但那年他同时在做两个电视节目,“忙得和狗一样”,只得推脱说:“你去找合适的演员,如果到时候要拍了,又找不到合适的,你需要我,我就答应演。”后来,吴念真发觉杨德昌根本没有考虑过别的演员。甚至剧中男主角的英文名与吴念真一样,也叫NJ。就这样,吴念真“被迫”当了一回男主角。
吴念真告白:其实我最不喜欢的是演戏,演戏非常没有把握。而且很奇怪的是,很多人找我演戏的时候,会说:“你是编剧嘛,就不用帮你写对白啦。”所以,有不少我演的戏的对白,都是现场临时说出来的。
杨德昌是一个非常拘谨的人,不太会表达情感。他没事不会找你,找你一定有事。有一天,他找我喝咖啡,说是要让我当男一号,我当场拒绝。我说我很忙,我当时有《台湾念真情》要做,还要拍广告。他说:“不!我剧本是照着你的样子写的!”结果我一看他写的剧本,结果真的是按照我的样子写的,也真的叫NZ(后来改成NJ)。看完剧本后,我说:“不要啦,如果我真的要变成男主角的话,要扛票房的责任,我在票房上一点作用都没有,你找金城武或者周润发还有点作用。”他说:“我要的是你的气质呀!”这话还真够安慰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