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燕王 2

为了安抚可能产生的不满情绪,朱元璋在封王之前,就在参拜太庙之后,在奉先殿和文华殿上摆宴请众臣。席间,朱元璋深情地说:

“各位爱卿,当初元朝失去了控制天下的能力,群雄并起,祖国的大好河山成为战场,人民的生命财产无法保证。我朱元璋虽然是一个淮右农民,但知道为民谋利,带领义军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上天也被我们感动,海内承平,人民安居乐业。

“然而我朝的疆域如此辽阔,边界线如此漫长,一定要封藩建国,上可以保卫国家,下可以安定民心。现在我的几个犬子已经长大,到了他们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了!应该给他们封爵,让他们离开首都,去镇守边关,为国分忧,为民造福……”

朱元璋喝了一口酒,深情地看着大家:“我不是偏向我的孩子,不过是遵守了先王的制度,是为了天下的长治久安!”

说着,他用一双和蔼的眼睛,凝视着众大臣。

能跟朱元璋混的,都不可能是没有眼色的废物;能坐到这喝酒的,都是心眼比针眼还细的人精。他们当然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回答,当然不会不懂规矩,不然,这帮兄弟喝的就不是美酒,而是毒酒了。

他们一致表示:“陛下您老人家封建诸王,保卫江山社稷,是造福子孙万代的大好事啊……”(心说:能怎么办呢,什么好事不都是你们家的!)

朱元璋也不客气,接茬说:“以前的君主封建自己的儿子当王,是为了保护黎民百姓,周武王实行封建,所以能开创八百年江山,秦朝搞郡县,两代就亡国了。汉晋以来都是这样。为了国家长治久安,需要皇子们为国家做出牺牲……”

真会说,有一天朱元璋把砍刀架在这些大臣脖子上时,也会说杀你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了。宴会一定是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结束的。那真是——仪式没有不隆重的;气氛没有不热烈的; 讲话没有不感人的;欢呼没有不真诚的……

直到半年以后,也许是在马皇后的劝说下,朱元璋才对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功臣有所表示,但也只不过封了六个公,汤和、唐胜宗等二十八人则仅被封侯。进宣国公李善长为韩国公,进信国公徐达为魏国公,封常遇春之子常茂为郑国公,李文忠为曹国公,邓愈为卫国公,冯胜为宋国公。常遇春由于早死,格外开恩,被追封为开平王,也就是说,非朱家后代,异姓活着是不能封王的!

更让读书人寒心的是,六公中只有李善长一个文臣,大明第一谋士刘基,为朱元璋贡献了许多锦囊妙计,但只被封为了诚意伯(三等爵位)。刘基的年俸二百四十石,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而九位小王爷呢,说了别不服气——年俸五万石。刘基就算思想觉悟再高,心理素质再过硬,也会有巨大的失落感,没给气得吐血都算不错了。

这还不算完。洪武五年,朱元璋又设置了亲王护卫指挥使司,每个亲王府都设三卫,亲兵至少三千人,多的可达一万九千;并规定:“遇有警急,其守镇兵、护卫兵并从王调遣。”也就是说,从朝廷派来的大将来到了地方上,也得听亲王们指挥。

可怜这些出生入死的功臣,级别比寸功未有的九个塞王差了好几个台阶,见了这些小朋友,还得跪倒磕头。这就是命啊,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老爸。当然,这帮人可能还没想到,更大的悲剧还在后头,向小朋友磕头仅仅是丢人,过不了多久,就要掉头,就要丢命了。

朱元璋仅仅强调了周朝分封带来的八百年江山,却不提周朝分封的除了周王的后代,还有很多功臣,功臣与王子的地位几乎是平起平坐的;只强调秦始皇不分封诸子,二世而亡的悲剧,却不提西晋分封造成了八王之乱,导致国家分崩离析的事实,西汉也有七国之乱、骨肉相残的教训。

朱棣能够登上皇位,根本不是朱元璋的本意。但恰恰是朱元璋的封藩政策,为朱棣的成功提供了可能。

如果让朱棣一直待在南京,他十有八九就一平庸的王爷。即使有浑身的本事,没有施展的舞台,没有自己的团队,他也只能在荣华富贵中虚度一生。

历史,充满了偶然,也充满了诡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