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绪 言

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指称“,近代”一词的概念迄今无多大

歧义,大抵指自道光二十年(1 840 )到 1 9 1 9 年“五四"新文化运动

这八十年间中国社会剧烈动荡与转型的历史。“近代词”则是一

个较为含糊笼统的概念。从清词运行轨迹来看,它既包含“近

代"八十载的历史,同时,较之晚清的政体运行,它又有着自己流

变的生命历程。清嘉庆初年,是有清词风潜变转捩的重要阶段,

而民国早期的词学又承受着清季词风的影响,为清季词风的自

然延承,故近代词的发展历程,上迄清仁宗嘉庆初年,下逮民国

之早期。

晚近时代是中华民族倍受西方列强侵凌、外患不断、内乱不

已、日益衰弱的时代,又是国人在血与火的大动荡中奋发图强、

不断吸收西方近代先进思想与科技、中国社会逐步走向现代化

的时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内乱、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义

和团起事、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一次次浩劫,一场场战乱,中国的

传统独立体制在内忧外患中受到严重剥蚀而呈半殖民地化,甚

至濒临民族危亡的深渊。洋务运动、戊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中国人民在与西方列强展开殊死搏斗的同时,又开始了民族 自

救的进程。国人不断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为蓝

本,提出各种改造社会和创建新中国的方案,并为之奋斗,直至

推翻清廷的统治,成立民主共和国。中国社会就在这多向运动

的蕴变中逐步实现着凤凰涅檠般的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痛苦

7

转型。

当你漫步于晚清词坛并沉浸其中的时候,你将发现晚清词

有着自己卓荦的发展轨迹,那是一个色彩斑斓而又波谲云诡的

世界:那里有对那个外侮频仍、内乱不已,视生命如草芥的血与

火的板荡时代的惊悸与愤慨;那里有才俊之士在黑暗的子夜里

思念光明、寻求变革的企望和雄心;那里有在严酷的政坛党争里

人们忧郁、焦虑、失望、亢奋、激昂等心路历程的坦露;那里有苟

安片刻时的东篱之想和沂上之思,以慰藉疲惫的身躯和灵魂,以

求暂时的闲逸和安适。那里还有民生的疾苦,寒士的窘境,战乱

的惨况,朝堂的黑幕。那里还有香馨的爱恋,真挚的友情,春闱

庙台的故事和渔樵逸野的生活。那里更有乡邦的关顾,家族的

唱和,刑天的干戚和猛态,杜鹃的泣血与精卫的牺牲……

它们所展示的不正是晚清那个多灾多难、充满了痛苦但也

不乏变革时代的一代苍生的真实生活吗? 它们描绘的不正是使

我们可以感觉到的那个时代一代苍生的心灵历史么? 晚清的社

会文化生活和一代苍生的心灵在这里凝聚、积淀下来,时代精神

的火花在这里熠熠闪耀。它们所描绘所点染的气度、情韵、胸襟

和风力是如此之令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具有极高的认识价值

和审美意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晚清词特别是晚清词派和词

人群的壮大发展有如清初一样,有着非常鲜明的乡邦地域性和

家族血缘纽带的特点,它昭示了乡邦区域文化和家族血缘文化

对文学的成长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晚清词自有其风姿卓特的时

空价值和文化意义。

我们怎样迈进这一个纷扰的世界里与彼中的人物同休戚,

共时运呢?

闻一多在《神话与诗·匡斋尺牍》中有如是一段话:

汉人功利观念太深,把《三百篇》做了政治的课本,宋人

稍好点,又拉着道学不放手——一股头巾气;清人较为客

观,但训诂学不是诗,近人囊中满是科学方法,真厉害。无

奈历史唯物史观与非唯物史观,离诗还是很远,明明一部歌

谣集,为什么没人认真的把它当文艺看呢?

于是他提出自己的方法:

如果与那求善的古人相对照,你便说我这希求用“诗经

时代"的眼光读《诗经》,其用“诗"的眼光读《诗经》是求真求

美,亦无不可。

因此,本书将以晚清动荡的社会文化环境为背景,以区域、

族群、血亲为纽带,侧重撰述词人、词人群的词创作和其他词学

活动,以及词派词风的嬗变,力求从社会文化空间和文艺审美空

间两个方向探觅其“因”和“革"的变革流向,以求较清晰、客观、

全面地反映晚清一代词的发展流程,用闻一多先生的话来解释,

就是以“诗经时代”的眼光读《诗经》,把一部“歌谣集"认真的当

作“文艺"来看,以便贴近晚清词的文学环境,沟通古今审美心

理,从而更好地巡礼、研究“这民族、这文化”! 同时,本书也运用

心理学、考据学、社会学、历史地理学、传播学、文体学等学科知

识研究晚近词的生态,力求全方位、多样态的审视晚近词的创作

实际,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尽量还原晚近词的原生

状 态 o

3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