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恩准”,就任大总统(2)

然而,表面风平浪静的民国政府却充满了暗斗,府、院矛盾表面缓解,冯、段矛盾愈演愈烈,北洋集团各派系之间斗争不断,竟到了“国事日益糜烂,事事龌龊”的地步。有人希望徐世昌能够出面调解冯、段之间的矛盾,徐世昌感到为难:“昔日黄陂与芝泉府院明争,我尚能调解。但如今华甫与芝泉两派暗斗,我实无能为力。”黄陂即黎元洪,华甫即冯国璋,而芝泉则是指段祺瑞。徐世昌言下之意是,冯国璋与段祺瑞两派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自己这个“和事元老”也毫无办法。

冯、段两派的势力,都希望把自己的领袖推上大总统之位,各不相让。就在冯、段势力争执不下之际,一个主要由段祺瑞皖系军阀控制的新国会——安福国会产生了。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收买安福国会议员,实际控制国会选举。1918年8月,安福国会在京召开会议,原定推选段祺瑞为总统、张作霖为副总统,但因遭到冯派的强烈反对而作罢。为了赶冯国璋下台,安福国会最终想出了折中的办法——选举徐世昌为大总统。徐世昌的名望远在冯国璋之上,这样一来,冯国璋便不好反驳;而实际上,徐世昌这个大总统只是一个“过渡”,只要冯国璋下台,段祺瑞当选就变得轻而易举。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徐世昌是当选总统必然的、唯一的选择。其一,徐世昌的声望、资质、才华、能力都超过冯、段、黎等人,除了袁世凯,恐怕没有人能与之匹敌;其二,徐世昌一向奉行“中庸”之道,又是北洋老前辈,他在处理府院之争时表现出的各不偏袒,能让冯、段双方都心服口服;其三,中国一直以来都有“武人治国祸乱天下”的说法,北洋政府时期的事实也证明,在几个武人的统治下,国家只能越来越乱,这时候,作为一个极有资质的文人,徐世昌必然成为最理想的治国人选;其四,以梁士诒为首的保守势力和直系“长江三督”等势力均倾向于选徐世昌为总统。

就这样,在冯、段矛盾不可调和的背景下,在安福国会的幕后操控下,1918年10月,一心想远离政治的徐世昌再一次被推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华民国的又一任大总统。民国时期的总统中,武人出身的占多数,徐世昌以文人身份治国,在任期间极力主和,正因如此,他才被后人称为“文人总统”、“诗人总统”。

尽管身处民国,徐世昌心中始终摆脱不了“前清遗老”的阴影。在他当选总统之前,还有一段小插曲。

徐世昌的皇权思想很浓。在袁世凯离世后、张勋复辟前,他也曾有过复辟念头,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他曾经企图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溥仪。徐世昌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被他视为掌上明珠。为了给女儿最好的未来,他多次与张勋商议,希望能把女儿嫁给溥仪,这样一来,自己的女儿就成了“皇后”。后来由于张勋复辟动作太快,他嫁女儿的事也就此泡汤,不过这并没有妨碍徐在溥仪面前成为“功臣”——溥仪刚刚“登基”,就发布诏书授徐世昌为“弼德院院长”,而后来徐世昌得以当选大总统,也少不了前清旧势力梁士诒的支持。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徐世昌在为人处事上是极其圆滑的,他不会立场鲜明地投靠某一阵营,而是以模糊的立场赢得每个阵营的支持,这个能力使他得以在民国各个势力之间游刃有余各不得罪。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