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刚刚在朝鲜立下战功的袁世凯接替胡燏棻的位置,奉旨到天津小站扩练“定武军”,更名“新建陆军”。这是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首次尝试以西方模式训练军队,小站也因此成了清末第一支近代化编练军队的诞生地,袁世凯早起的盟友也多是在天津小站汇集。
小站位于天津东南七十里,远离城区,周边都是荒蛮之地,人迹罕至,鲜有人知。袁世凯来到小站之后,广募新兵,聘用德国教官,全部采用西方新式武器,参考西方军队编制和操练方法,很快就建立起一支有别于清廷军队的武装力量。这时候,徐世昌在朝中如鱼得水,而袁世凯却抱着绝对的信心,以一纸奏疏把徐世昌调到天津来。
1897年夏天,头戴五品顶戴、身穿藏青朝服的徐世昌在北洋新军官兵的簇拥下来到袁世凯面前,这两个兄弟已经好久不见,袁世凯顾不上寒暄,直接把徐世昌拉进厅内讲起了他对新建陆军的规划。袁世凯神采奕奕地向徐世昌展示自己这两年来的成绩,并和他交流关于兵种设置、训练方法、征兵标准、机构设置、军制改革等方面的想法,此时距离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了两年,看着操场上训练有素的士兵们,两个正当年的男人仿佛看到了清朝的希望。
袁世凯邀请徐世昌加入,起初徐世昌还有些犹豫,但看了小站训练出的精英部队之后,徐世昌果断放弃了在朝中的五品翰林身份,一心一意地投靠到袁世凯麾下,徐、袁二人正式结盟。
1897年秋,徐世昌应张之洞之邀请到武昌,先后参观了很多近现代工厂、武备学堂及名胜古迹,大概受到袁世凯的影响,每每与人交谈,总要提及军队改革的问题。年底,张之洞想挽留徐世昌,但徐世昌义无反顾地返回北方,选择在小站和袁世凯一起实现他们的梦想。
徐、袁二人不仅性格互补,在治理军队的才能上也非常合拍。袁世凯偏武,负责统管军队操练,徐世昌则偏文,充当类似军师的角色,“每日治牍外,阅各种操法,演试各种新炮,考校各学堂,仍乘间看书,研求戎略”。
徐世昌到小站后不久,袁世凯因为滥杀无辜及克扣军饷被告发,荣禄和陈奎龙奉旨前来查办。如果袁世凯这时被朝廷撤职,那么他今后的宏图伟略就再也无法施展了。幸亏徐世昌及时出现,在陈奎龙和荣禄之间巧妙周旋,才使袁世凯化解了这场危机。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徐、袁二人结盟并不是徐世昌投靠袁世凯,而是两人互相依靠、互相扶持,徐世昌通过袁世凯得到了提拔,政治地位不断提高,而袁世凯也因为有了徐世昌,才避免了很多麻烦,袁对徐一直心存感激,以至于袁在企图称帝复辟时,还一度想得到徐世昌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