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兰成的另一种可能(1)

2009年8月的南京,果然是一座火炉。我和上海电视台的陈黛曦,来访一位老先生。

他是胡兰成的幼子胡纪元。在玉兰路康盛花园的一幢公寓里,听说我们要来,老先生很兴奋,早早地就发来详细地址,人还没到,两杯茶就泡好了,茶几上摆着葡萄、李子、桃子。

胡兰成身后,一共三子二女,发妻唐玉凤生子胡启,继室全慧文育有胡宁生、胡纪元、胡小芸、胡先知。胡纪元1939年1月1日生于香港,因此父亲给他取名纪 元,乳名宝宝,三个月大时父亲带一家人从香港来到上海。胡纪元在父亲身边生活了12年,1951年胡兰成辗转去了日本之后,他在上海电机制造学校读书,后到四川东方电 机厂工作,1998年退休后定居南京。

胡先生住在顶楼,复式楼,“女儿结婚去加拿大后,我们就买了这个房子,这边安静,空气好”。而家里,则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乐器,小提琴、大提琴、吉他、钢琴、唱片机。退休后赋闲在家,老先生写了很多歌,《大亚湾观日出》、《山行》、《江南小调》。兴致来了,老人拿出歌本,翻到《山行》,标题下写的是“词杜牧,曲胡纪元”。我对比着念出来,老先生听了,哈哈大笑,笑声带着几分矜持和自嘲,好像沾了杜牧很大的光。这表情,是不是胡兰成所说的,看到自己本来面目后的不好意思?老先生先用中文唱,然后又用英文唱了一遍,发音非常标准,而且老派。“我从小就喜欢音乐,受我父亲和妈妈的影响”。老伴谈阿姨退休前是幼儿老师,也能唱,“你也唱一个,唱一个嘛”,胡先生催她,谈阿姨拗不过,也唱了一个,慈祥,欢快。

“走, 到楼上,我给你看个片子”,老先生健步上楼,熟练地搜索,打开视频。一看,是凤凰卫视的节目“开卷八分钟”,何亮亮在介绍薛仁明在台湾新出的《天地之始》,第一本正面评价胡兰成的书,朱天文作序,老先生一声不吭地陪我们看完。楼上是书房,一张大书柜,一层一层摆满了书,一看,有张爱玲、余秋雨。书桌上摆着一台老式电脑,隔窗有个小阳台,种了很多花草,爬山虎爬满窗户,绿意蔓延到房间里来。往下看是篮球场、网球场和运动场,还有儿童乐园,雨花台景区也在不远处。阳台上种了蔬菜花草,“喏,这些土都是我从下面背上来的。”爬满一面墙壁的爬山虎,绿叶葱茏,枝枝蔓蔓,淡黄色的小花辉映其间,看一眼便消了一分暑气。

“你看你看,这都是我自己种出来的丝瓜,天然的。”老先生拉开冰箱,拿出两根丝瓜,食品袋里的丝瓜,瘦瘦的,长长的,明显没有菜市场里的个头大,但是结实,没有污染过。老先生还在家里养了一只乌龟,叫“健健”,“养了20多年了,在四川时就养了,我叫它健健”,说话时老人拿出一枚乌龟蛋,“喏,这是我们家健健下的”,眉眼里都得意,像个70岁的孩子。

聊起父亲胡兰成,老先生说着说着,有时停下来,会磕磕巴巴,也会思索良久,是年纪大了言语跟不上思维,还是怕用辞不准误会了意思?但他心底是自豪的,“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我父亲的学说厉害”,而说到兴头上,或一语点中他所想,老先生亦不免哈哈大笑。生活在南京,老先生有时候经常去听各种学术讲座,“上次陈子善来讲《小团圆》,我也去听了,他还来看我”,南京大学他也常去,“南大的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有些学者现在研究民国很客观了”,一旁的书桌上,则摆着一本南京大学的《民国研究》。退休后,他开始整理父亲的著作和资料,常常复印一些父亲的文章寄出去,“现在能做成光盘,就方便了,一张光盘可以存放所有著作,也方便寄,我尽可能把父亲的学问散播出去,让尽量多的人知道,就自然会有人感兴趣,会去研究他”。

言谈之间,老先生转身去了里屋,拿出薛仁明寄来的一本《天地之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