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读武汉圣约瑟女子学校(1)

薛传钊

入读武汉圣约瑟女子学校

1936年夏,我们全家,父母、大姐、大弟和我都搬到了汉口。我还记得当时的住址是:汉口黄陂路协和里9号二楼,是一房一厅,还带有一条走廊似的狭狭的阳台。

我快6岁了,该是上学的年龄了。不知为什么,父母专门找了一间“为难”我的学校。一是,学校离家很远,每天来回在路上要走1小时40分钟左右。好在大姐也在那里上高中,每天她带着我往返。二是,学校管理很严,是由意大利修女们开办的天主教女子学校。全校教师(除语文教师外)和工作人员全是洋人。三是,小学部从3—6年级全部讲英语,2年级则是中英文混合教学。没有一年级。后来才搞明白,在汉口当时中学兼办小学部的学校并不多,从小学就开始用英语教学的更少。加上教会办学,学费相对比一般学校便宜,而教学质量不差,管理严格,因此家里选了这间叫圣约瑟的女子学校,让我启蒙。

我一进去,就被安排在三年级试读,第一件事就是告诉我在学校里不许讲中国话,只能讲英语,如果不会讲可以到讲台前向老师提出自己想干什么、想说什么,问英语是怎么说的。这下可把我吓坏了,第一次踏进学校,看看那个穿着黑袍、戴着黑头罩、脸无笑容的老师,在讲台上叽哩咕噜,说些什么一点也听不懂,甚至连下课也搞不明白,只好独自坐在位子上。到第三节课了吧,我就想上厕所,但又不会用英语去问老师,也不知道厕所在哪里,直到实在忍不住时,只能在座位上方便了。坐在我旁边的学生立刻举手向老师咕噜了一阵,班上的同学立刻哄堂大笑。老师立刻用尺子在桌子上敲了起来,不许大家笑,而是叫一个比较大的学生领我去厕所解决问题,并安排她告诉我上课的一套规矩,甚至帮我翻译、做作业等。我坐在第一排,有时老师也过来照顾一下。毕竟从未上过学的孩子,一下子上三年级是太费劲了,所以过了几天就让我到二年级那个班上课了。尽管也是穿黑袍(有时穿深咖啡色袍)的修女当我们的老师,但她那深褐色的眼珠,比原来那个浅黄色眼珠的老师的眼光要和善得多,还会说中国话,让我们叫她“Sister”。她知道我是从未上过学的孩子,也不懂英语,所以经常会关照我这个糊里糊涂的新学生,并不时鼓励我和同学们一块玩。班上的孩子似乎不全是中国人,人数不多,但讲着各种各样听不懂的话,但大部分都会用汉口话来交流的。这位Sister似乎一直陪着我们上各种课程,有时她也上一些课,还督促我们在课堂里做各种作业直到放学。我还记得,在课堂里,每天练习写英文字母,练一个字母要写满一页纸,从草楷到正楷,从小写到大写,此外还要学英语的发音,每天只教一点点,反复地练习,根本不教字,两个学期就是这些。国语就要求背课文,要背得烂熟,还要默写出来。直到现在我还能记得那些背得烂熟的课文,连我们家人都听得会背了,当然还有算术课。每天除了这些主课外,还有一些辅课,如领我们到操场做操、做游戏、跳舞,还领我们到校内的天主小教堂里学唱歌,听《圣经》里“旧约”中的故事,看修女们读经做祷告的仪式等。有时还要教一些简单的针线活,如绣十字花等。学习的内容还是相当丰富多样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