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干达的“中国速度”(2)

“文队长,拜托了,一定要将她抓获归案,不然我们没法向受害的群众交代!”这是当地公安局领导反复重复的一句话。文小华自然知道这个案件的分量。

在将于静的个人资料和社会关系情况烂熟于心后,文小华要求当地警方立即做两步工作:一是梳理于静转到境外的资金情况;二是全面梳理其在境外的家庭和社会关系。他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以钱找人”“以关系找人”。这是文小华的工作习惯,以最便捷的方式解决最复杂的问题。

于是当地警方立即开展行动,但于静转移资金的方式大都是通过地下钱庄和现金,无法查得有价值的线索。而在全面梳理其社会关系时,发现了一条重要的线索。于静的表弟于强(化名),于数年前到乌干达经商。警方又通过航空信息进行了调查,发现迪拜国际机场,正有转至乌干达的航班。

对!这正印证了文小华的判断。于静很有可能以迪拜为跳板,转逃至乌干达。她认为自己是在华丽转身,实际上再狡猾的狐狸,也总有露出尾巴的那一天。

从获得线索到办理出境手续、飞上蓝天,文小华只用了不到五个小时的时间。他只要一出马,疾驰、迅猛、争分夺秒这些形容词,便会与他结伴同行。他不是个盲目的工作狂,而是在单位时间中追求最大效率的自律者。境外缉捕不同于国内工作,机会稍纵即逝必须分秒必争,有时一次错失,后果便无法补救。国外媒体常常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国如今发展的突飞猛进,那就是“中国速度”,现在这个词语不仅要用在形容中国的经济发展上,还要用在猎狐缉捕队的工作作风中。二十个小时后,文小华走下飞机的时候,已是异国风貌。

坎帕拉,乌干达的首都,横跨赤道,四季如春,它位于维多利亚湖的北岸,城区建筑宏伟,街道宽阔,在当地的语言中,有着“羚羊山”的意思。

在路上,文小华第一次见到壮美的维多利亚湖,湖面上波涛起伏,白色的水鸟展翅飞翔,远方是野生动物保护区,在大片的碧绿草场上,奔跑着原始的野生动物,弥漫着非洲特有的奔放气息。

文小华望着窗外的动人景色,脑海里不禁回响起一首加拿大的民歌。在任猎狐缉捕队队长之前,他曾有过几年在北美进行国际警务工作的经历。

那是首经典的名曲《红河谷》,歌中唱道:人们说你就要离开村庄,我们将怀念你的微笑,你的眼睛比太阳更加明亮,照耀在我们的心上;走过来坐在我的身旁,不要离别得这样匆忙,要记住红河谷是你的故乡,还有那热爱你的姑娘……

这是文小华最喜爱的一首歌,悠扬的旋律能驱散他心中交织在一起的压抑和紧张,让他平静。他努力舒缓自己的神经,以更好地在工作中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在与乌干达警方接触过程中,文小华低调严谨的处事方式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乌干达警方也派出了最得力的缉捕人员,全力配合我方开展工作。文小华深知,如今在境外执行缉捕工作之所以能得到良好的配合,源于自己背后祖国的日益强大,祖国越强大,中国警察在国际执法中得到的配合就越顺畅,缉捕工作就越给力!

在这场猎人与狐狸的激烈角逐中,任何一点儿疏忽都可能前功尽弃。文小华在全力开展境外工作的同时,还紧盯着国内的工作进度。在他的越洋部署下,于静在外逃前的蛛丝马迹不断被曝光发现。在出逃前,于静曾用电话多次与乌干达坎帕拉的当地的一个号码进行联系,通过电话的区号分析,缉捕组初步判断,这个号码很有可能就是于静表弟于强的电话。

在文小华的要求下,乌干达警方在一天之内,便锁定了于强的居住地址。但由于他与此案没有直接关系,为避免打草惊蛇,缉捕组不便直接与他进行接触。于是,文小华在于强周围,编织了一张大网,让乌干达警方对其行踪进行了秘密监控。这时,大海捞针变成了有的放矢,缉捕组的同志们都知道,大家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