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尼日利亚(3)

阿布贾的午后寂静安谧,微风吹过,郁郁葱葱的树木摇曳伸展,仿佛在轻舞。古兰经的诵读声从远方徐徐传来,世界顿时庄严肃穆起来,这里的信徒们,每天要做四次礼拜。

孙鹏裹着厚厚的毛毯,额头冒出细汗,透过窗户,望着远方气势磅礴的大清真寺,怅然若失。大清真寺是阿布贾的标志性建筑,四根巨大的尖顶石柱,环绕在金色的半圆穹顶周围,远远望着,也让人肃然起敬。此刻孙鹏的心中五味杂陈,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他三十五岁,是来自山东某地经侦支队的副大队长,一米八五的身高、魁梧的体态,都显示着他曾经五年的特警经历。按照缉捕组长戴涛的要求,山东经侦派遣了最精干的力量,孙鹏作为缉捕专家参与行动。猎狐行动办的领导曾经说过,面对“博士”逃犯,需要用“博士”警察去缉捕。戴涛延伸了领导的精神,对待身高一米九、有运动员经历的逃犯“大老张”,就要用身高一米八五、有特警经历的孙鹏去缉捕。

却不料,孙鹏一下飞机就出现了高热反应,而且症状越发严重。在尼日利亚发高烧,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这里埃博拉病毒肆虐,一旦染病,后果十分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孙鹏深深叹气,他不是怕死,干特警执行任务的时候,枪林弹雨也没眨过眼,当警察就意味着付出,为了职责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孙鹏怕的是自己的病会影响到整体行动,拖了缉捕组的后腿。经过戴涛等人的反复研究,决定暂时不送孙鹏到当地医院治疗。在尼日利亚,除了埃博拉疫情之外,艾滋病的感染率也居高不下,为了安全起见,戴涛和程丰才到使馆求助。

孙鹏思绪万千,心中虽充满力量却束手无策,真有些英雄气短之感。他感到眼前模糊、头脑发沉,取出夹在腋下的体温计,上面的数字已经飙升到了三十九点五度。

这时,钱松推门走进了房间。

“哎,兄弟,戴口罩!”孙鹏下意识地捂住嘴,向后退着说。

钱松二十九岁,是山东借调至公安部猎狐行动办工作的民警,他外形俊朗,被行动办的女同事们称为“中国版李敏镐”。钱松来行动办之前,是省里出色的业务骨干,不但熟练掌握外语,还擅长信息比对,能从庞杂的事物中去伪存真、找到规律、为我所用,是个情报高手。

“不用,没事。我又给你拿了几瓶矿泉水。” 钱松大大咧咧地说。

“什么没事!水放下,人快走!”孙鹏厉声道,冲钱松猛地挥手。他身边放着一堆空矿泉水瓶,为了尽快缓解症状,他一上午已经喝了十多瓶水。

“那你好好休息,有什么需要的随时叫我啊。”他担忧地说。

“没事,你给我的药都顶上了,估计是这几天的行程有点儿累,我休息休息就好。”孙鹏硬撑着。

钱松无奈地退出房间。孙鹏无力地坐在床上,叹了口气。

这时,房门又被打开了,程丰支队长走进了房间。

“小孙,身体好些了吗?”程丰关心地问。

“没事,休息一晚就能好。”孙鹏脸色惨白,努力微笑。

“这是我从餐馆给你买的中餐。没办法……说是中餐,也就是些炒饭,没有什么粥啊汤的。你多少吃点儿,补充补充体力。你别起来了,好好躺着,一会儿大使馆找的医生会来给你诊治,别担心,一切会好。”程丰边说边放下了两个快餐盒。

“嗯……”孙鹏点头,刻意与程丰保持着距离,待他离去才走过去打开餐盒。那是两份炒饭和蔬菜,孙鹏感到饭菜的温暖从手里一直传递到心中,突然觉得鼻子发酸。但特警的口号是流血流汗不流泪,他咬住嘴唇,稳住了情绪。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