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里住着彩色的人(1)

小马奔腾剧社的前期筹备时间很长,一直到七月初。那会儿,我们每天都动如火掠不动如山,头脑风暴一经刮起就收刹不住。行政那边很为难,整天跟在宋哥后面转圈:“你们到底能不能把会议室给空出来,几天了都!”

就像作家构思著作一样,纵使主题大纲了然于心,但真要下笔,开篇那几个字都会再磕上几天。小马奔腾剧社也如此,虽然有了整体宣发方案,但具体方案还没出来,更别提细节和注意事项了。我们连着三四天都聚在一起讨论物料、衍生品和线上推广平台,明明一周前还不知道这都是些什么东西,现在却都摇头晃脑,一副很上道的模样。

尽管互相吐槽打趣,但确实很累,中午休息时,众人七七八八地趴成一片,像被打劫了似的。

宋哥开完会回来,坐在那儿瞪着睡成一团的畅畅,板着脸乐。等大黄的“战斗闹表”一响,我们就像触电一样跳起来,眼镜都来不及戴上就摸着凑到一起准备下午会。那景象,要是拍摄下来,看着跟到了盲人按摩院一样。

宋哥挥手说:“来,先停会儿,给你们讲讲咱的第一部大戏。”听了这话,没人不惊奇。入职差不多两周了,大家忙活的一直都是制作和宣发,还真不知道戏是哪般模样。宋哥见我们都来了精神,自己也提了提嗓音,说剧本他很早以前就构思好了,是一出荒诞喜剧,特别接地气,但语言和人物还需要细密地打磨。我以为接下来要讨论剧本,但宋哥却摇摇头,说戏剧剧本可不是光凭一颗脑袋和一张嘴就能捣鼓出来的。还说写剧就是写生活,想了解得更仔细,就得实地走上一遭。

我们听得摸不着头脑,宋哥却已经背上他的小包,一副胡同口的导游模样,一招手:“走,我带你们去个地方。”

签好了外出单,我们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临走时宋哥嘱咐说,偷偷地出村,打枪的不要。

小马奔腾剧社有七个人,只能打两辆车,分拨儿走。我们几个汉子跟着宋哥上了一辆车。司机师傅是个老北京,人特瓷实,我们一上车他就打开了话匣子,念叨说北京现在变了模样,说以前西直门外有个火烧摊子,味儿正、个头大,现在却缩得跟果仁儿似的。又说北京头些年开出租的还算是有点儿本事,这几年就不行了,都乱走道儿,全是愣头青。师傅一面说一面灵活地转着方向盘,专挑一些僻静的道儿钻,一路通畅,还真是一次都没堵。

下车时,我们向师傅表达了真诚的敬意,师傅一脸大师般的平静淡泊,提档起步就窜了出去。然后,他颇为悲剧地被堵在了街口。

我们下车的地方人特多,多半都背着相机和旅行包,那兴奋劲儿跟刚结婚似的。这地方似曾相识。

最后还是大黄先反应过来,狐疑着问宋哥:“你要带我们逛大栅栏?”

宋哥抬抬下巴让我们往后看。我们转过身。大栅栏的对面同样是一条老巷子,青砖灰瓦,同样色调的石板路,带着古朴气息扑面而来。遥遥地能看见墙上挂着酒旗,红的黄的,在黑压压的人群上空飘扬着。巷子把头的地方立着铁丝勾织的牌匾,黑底儿,上写着“鲜鱼口”三个大字。

宋哥说我们的第一部戏讲的就是这条巷子。这里面住着彩色的人,他们的生活就像一坛陈酿,全都是好故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