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署名内幕
就在编辑《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那些日子里,一个盛大的节日来临了——195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30周年纪念日。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不仅“三十而立”值得庆贺,而且打败了蒋介石,取得了全国政权,更值得庆贺。
1951年7月1日尚未到来,各地给中共中央及毛泽东的致敬信、致敬电便潮水般涌来。那时,中国共产党已拥有580万党员。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1951年6月30日在北京举行隆重的大会,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30周年,毛泽东等出席大会,由刘少奇作报告。
请谁为刘少奇起草报告呢?自然,最合适的人选是胡乔木。因为胡乔木编过《六大以前》《六大以来》以及《毛泽东选集》,又起草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中共党史到了“烂熟”的地步。
那时,胡乔木已经离开了谐趣园,住在北京六所休养。
大抵也正因为对于中共党史“烂熟”的缘故,花了一个星期,胡乔木就交卷了,为刘少奇起草了题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的报告。
不料,毛泽东阅后,却写了批示,此文以胡乔木名义发表。
胡乔木知道了这一消息,以为不便遵命:这么一来,怎么向刘少奇交代?
毛泽东说少奇同志那里,由他去打招呼,另找人起草报告。
如此这般,胡乔木只得从命。
《人民日报》迅速排印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定于6月22日见报。在6月21日,胡乔木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请示有关文章的一些问题,毛泽东在他的信上作了批语:
主席:
“三十年”(引者注:即《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人民日报》要求明日增出一张一次登完,现其余均已排好,希望能把改的一页清样马上看一下,在十二点前退回。
对陈独秀说是当时“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者和党的发起者”,拟改为“有很大影响的社会主义宣传者和党的发起者”,是否较妥?(毛批:可以。)
“事实证明,毛泽东同志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已经完全胜利”,此处用“方式”意义不明确,拟改“原理”或“道路”或“战略”或“方针”,请示何者较妥。(毛批:“方针”为好。)
叙述整风时说“党抓紧了这个局势比较稳定的时期”,但前面说这是敌人扫荡最残酷最紧张的时期,似有不合。可否改为:“党抓紧了这个局势较少变化的时期进行了全党范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这种教育在战争和革命猛烈发展和迅速变化的时期曾经是难于大规模进行的。”(毛批:这样好。)
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人数各说都是十三人,唯李达说是十二人,理由是包惠僧非代表。两说不知孰是?(毛批:是十二人。)
以上各点请指示。
敬礼!
胡乔木
21日
在接到毛泽东的批复后,《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署名胡乔木,发表于1951年6月22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全文发,全国各地报纸也全文刊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广播。另外,人民出版社还印行了单行本。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是总结中共成立30年历程的第一本简明党史,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了各地纪念中共建党30周年的主要学习文件。其影响超过了刘少奇在纪念中共30年大会上的报告。
胡乔木向来在幕后工作。即使是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发言人曾公开亮相,那也只是“新闻首脑”的形象。这一回,则是作为理论家、党史专家的身份亮相,开始为人们所知道。
虽说胡乔木一生写过众多的社论、评论、决议、文件,但《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是其中少有的署名胡乔木发表的著作。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在人们的印象中,差不多成了胡乔木的代表作——一提及胡乔木,人们会马上说,哦,他写过《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此处顺便提一笔,关于中共“一大”的代表,毛泽东的批示称“是十二人”,从此中共党史专家们便沿用此说。直至近年来,才承认包惠僧亦是中共“一大”代表,承认中共“一大”代表是1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