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自己改变(1)

2002年5月,北京东方君悦酒店,万科举办“倾心体验无限生活”企业形象推广会,正式启动全国性品牌形象推广。

房地产开发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不同地区,从地理气候、历史风俗到消费心理、生活习惯、社会构成都有差异。这种情况下,公司各项目之间、项目与公司之间的品牌形象连接往往是脱节的。

在消费者头脑中,开发商不存在明显的品牌差异。他们对开发商的印象基本上都来自居住楼盘的体验、舆论报道甚至仅仅是对开发商名字的联想,对品牌的认识非常模糊。除了一些把公司名称嵌入项目名称的楼盘,大多数消费者无法把楼盘项目与其开发商联系起来。

尽管如此,万科还是执意要在这个品牌效应较弱的行业中建立品牌。

1988年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经过十几年发展,万科的产品和服务在社区规划、环境景观、产品设计、格调、物业管理、售前售后服务,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初步赢得业内同行和消费者的口碑。在这种背景下,万科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代品牌口号:建筑无限生活。几年后,又推出第二代品牌口号:让建筑赞美生命。有人说,万科的品牌口号和随后其他开发商推出的品牌口号比,鲜明地突出了“建筑”,张扬了人对建筑的热爱。听到这个说法,我的反应是一愣,因为一开始,我对房地产、对建筑,是完全没有感觉的。

甚至“企业家”也不是我最初的职业梦想。我曾经梦想过成为医生、侦探、远洋世界的海员、战地记者……却从没想到过成为一个企业家,更不用说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企业家了。

在我的阅读体验中,不管是经典的著作,还是日常的纸媒,房地产总是和“贪婪”、“暴利”、“驱逐市民”、“破坏城市记忆”联系在一起,这与我的自我期许相去甚远。个人现实与时代背景之间密不可分:成长于一个造就企业家的时代,我“顺势”成了一个创业者。1988年,万科从威登别墅项目开始进入房地产行业。我之所以做出这个选择,是出于理性抉择,看中它较低的进入门槛与未来的发展前景。

我的大学专业是给排水,属工民建。眼见万科在房地产领域越做越大,一些朋友想当然地把我的成功和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其实,那个年代的工农兵学员,能得到的规范训练很有限,再加上专业也不是自己挑选和喜欢的,我的大量兴趣和时间花在了阅读文史哲书籍上。现在房地产成了万科的主营业务,我却还没有建立起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并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表示“不喜欢”。一次,郁亮提意见:“董2001年5月,万科委托华南国际公司对上海、北京、深圳三地的房地产开发商品牌状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与其他开发商品牌一样,消费者对万科品牌的认知主要来自以“万科”命名的系列楼盘。

虽然万科一直以来偏重于项目品牌的建设,并以此带动万科企业品牌的资产积累,但由于各地项目在档次、形象上的不同,导致消费者对万科企业品牌定位的理解也出现差异。在个别城市,还出现以项目品牌代替企业品牌的现象。

调研结果中,万科的目标消费者应是这样的人群:他们努力工作,相信努力会带来成果,同时享受成果带来的好处。在充满压力与竞争的世界里,他们渴望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在那里能完全放松,享受情感与精神的交流。

消费者对理想生活环境的描述,其实是他们对理想生活的描述。这一描述,与万科所倡导的健康丰盛人生不谋而合。万科和它的客户都相信:房子不仅是人性和温情的结合,还必须体现“我”和“我所追求的生活”。迎合消费者这一消费心理发展趋势,我们把万科品牌的利益点集中在“展现自我的理想生活”,以“以您的生活为本”为品牌核心,提出“建筑无限生活”这一品牌口号。

事长可以个人不喜欢房地产,但不合适公开说,否则怎么让万科的经理和员工热爱本行业呢?”自此,我再也不公开自己对房地产行业的消极态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