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戴笠扩大了的“十人团”,即原来的“联络组”,现在已成为一个正规的官僚机构。1932年春,蒋命令在军委内成立由陈立夫及其副手、南京警察厅厅长陈绰领导的“调查统计局”沈醉:《我所知道的戴笠》,第6页;章微寒:《戴笠与“军统局”》,第95页。。于是三个处相继成立。第一处是原中央党部的调查科,即密查组一科,它设在特务处所在的瞻园路,由徐恩曾领导。这个组织的核心受CC派控制,它在一个叫作“正元实业社”公司的掩护下运作,其分支部门称为“中国工程会”。Chung,ElitistFascism,p 114。这个处便成了党务调查处,后来成为陈立夫抗衡戴笠军统局的部门——中统局。刘恭:《我所知道的中统》,第59—60页。
第二个部门是戴笠设在鸡鹅巷的特务部,负责监视和调查军队。被提升为少将的戴戴直到死前仍然保持了这个级别。他在死后被提升为中将。,把这个部门当作自己的家,而他则是这个家的“家长”。他原来特务部的部下们管他叫这个组织的“老板”。沈醉:《我所知道的戴笠》,第7页;刘恭:《我所知道的中统》,第59—60页;程一鸣:《军统特务组织的真相》,第191页。
第三处先是由丁默邨,后来由金斌领导,负责监查邮电检查局,后来并入特检处,办公处在江西路。沈醉:《我所知道的戴笠》,第6页;《军统内幕》,第2页。三处被认为是汪精卫小集团。程一鸣:《军统特务组织的真相》,第189页。
统计局本应负责协调这三个处的工作。但实际上只有徐恩曾和戴笠派出了他们自己的人员到设立在南京西华门四条巷军委特务处总部工作。该总部后来迁移到曹都巷。章微寒:《戴笠与“军统局”》,第89页。真正的工作是由各部门自己执行的,他们之间基本没有什么合作。后来蒋介石为了保持自己对这个组织的控制,任命自己的亲信郑介民和徐人翼分别为副处长和军委特务处的总管。《戴雨农先生年谱》,第18—19页。郑介民曾是广东的一个冒险家,加入黄埔二期之前在新加坡开过一个咖啡店。他也是特务处的审查科长。郑生于1897年广东文昌的一个“舒适”的农民之家,其家长是个酒鬼。郑是四子中的老大,他做事非常警觉谨慎。在他上中学时清朝结束了,于是他便弃学走“江湖”。他在新加坡旅行,在那里教了两年书后,开了个小咖啡店。店关张后回到广州,正值黄埔军校招生,他便加入了二期班。邓元忠:《三民主义力行社史》,第71页。
唐纵任军委特务处书记时,反对军阀的云南绅士邱开基当了执行科科长。《戴雨农先生年谱》,第18—19页。邱生于1903年缅甸边境上的景东县。其父邱兆南是当地富甲一方的有名的举人。当邱开基在昆明中学毕业时,他和其他十来个学生被当地军校生狠揍了一顿,邱开基几乎丧命。从此他对军阀深为痛恨。当他途经河内和香港去北京上大学时,他看到黄埔的口号“打倒军阀”,于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黄埔二期班。邓元忠:《三民主义力行社史》,第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