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司令的戴笠(1)

在戴笠所有的特点中,最突出的也许是他为自己的领袖效劳的意愿。程一鸣认为戴笠“不学有术”,他最大的优势是具有揣测蒋介石意图的本领。程一鸣:《军统特务组织的真相》,第197—198页。他为自己选择的这个名字的字面意思是“戴雨帽”,其象征意思是“一个仆人”,即强调了这种动物般的甘做其主人蒋介石走狗的奴性,同时又代表了封建观念中的相互尊敬。戴笠这个名字还指一个人的脸被一顶尖顶帽半盖住的意思,即含有掩藏的意思。就像中国画里河流上的老人,头戴一顶斗笠坐在一叶轻舟里钓鱼,背对着看画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戴笠”是指一个衣着平常的孤行者,一个你不会注意到的消失在景色里的人。戴笠这么对别人解释自己的名字:“有一首古诗这么说:‘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黄康永:《我所知道的戴笠》,第158页。其中相互关系的性质在原诗里更明显。《太平御览》卷406《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虽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引自杨者圣:《特工王》,第24页。

沈醉是上海站的站长,戴笠的总务处处长,他指出其上司对蒋介石走狗般的效忠,说他乐意当蒋的“爪牙”沈醉:《我所知道的戴笠》,第5页。沈醉是1949年后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戴笠组织里级别最高的秘密特工,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了他的这段回忆。沈醉是在周恩来的要求下写他的回忆录的。这本回忆录使前国民党大特工沈醉名闻海内外。而且这本回忆录自20世纪80年代起重印多次。同时,对中国共产党的间谍大师们来说,它也使戴笠成为一个阴暗且具有“双面”性的人物。但是,我在研究中对沈醉叙述的每一个事件,都带有一定程度的怀疑,而在以下的故事里也尽量如此,尤其是在缺乏“军统”文件资料的情况下,那些文件资料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台湾被全部销毁。。戴笠自己的“犬马之劳”的说法似乎也透露出他愿意从主子那儿接受这种非人的待遇。同上书,第5页。然而,作为基于君臣互尊理想上的封建意识,这一说法也显示了一种表面上自相矛盾的用意。“犬马”一词源于流传百世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和诸葛亮(卧龙)的隆中对。

公元207—208年,衰颓的汉室后代刘备,在其军师单福举荐了诸葛亮,并说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后,三顾茅庐,拜见这位年仅27岁的贤士。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93页。玄德终于在第三次拜访中见到诸葛亮(孔明)。他对孔明说: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申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同上书,第194页。

孔明谦逊地否认了自己的才能。但经不住玄德再三恳求,他提出在西川咽喉地带后面(巴蜀,即现在的四川)建立一个基地的卓越战略,刘备可以从那里起家,最终征服北方内地,复兴汉室。当孔明一再自谦地拒绝玄德时,这位汉室宗亲落泪了。他哭道:“先生不出,如苍生何?”孔明为玄德的诚挚所动,说:“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94页。

对诸葛亮来说,玄德的恳请是他决定当宰相的原因。对精通《三国演义》并极其仰慕“卧龙”的戴笠来说,蒋介石请他当特务机构的头子,一定在他心里引起了类似的效忠之心。但在沈醉眼里,戴笠甘当总司令的“犬马”则含有自我贬低的成分,而且这一点还影响到他的下属,使人性中本来高贵的品德变为一种对主子的敌人残酷无情的意愿。沈醉:《我所知道的戴笠》,第1页。“他对于可利用的人,奉承巴结,对另一些人则凶残暴戾,令人害怕。”黄康永:《我所知道的戴笠》,第159页。

读书导航